“晏殊頭腦清晰,做事不僅有勇,更加有謀,懂得辨是非,明形勢。”
“后來,晏殊因故被人彈劾,貶出京城。”
“他便開始在當地大興土木,興建學校,培育人才。”
“他所創建的應天書院更是一躍而成為與岳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并稱的宋初四大書院。”
“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等人都是他的學生,在他的培育和點撥下紛紛進入官場為國效力,后來給予了晏殊很大的幫助。”
“謹慎縝密、平和低調,他一生的政治經歷也確實沒有出現大風大浪。”
“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和低調的人,面對威脅時有勇有謀、敢于亮劍、捍衛皇權、護國安危。”
“面對困境不屈不撓,堅定做好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育才興邦。”
“做人做事,要先把握全局趨勢,有條不紊開展,只有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據記載,晏殊在有一次曾被太監誤宣進入禁宮內。”
范仲淹:晏殊一個人的命運,藏在他的行為里。
晏殊是世人眼中的幸運兒,一生順遂,無波無瀾。
且身居高位,好友眾多,有著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人生。
晏殊自幼聰穎好學,五歲就能做詩,當地人稱他神童。
幾年后他被時任江南按撫的張知白以神童的身份推薦入京參加考試。
他的誠實與才華讓宋真宗十分欣賞,賜同進士出身,留秘閣讀書深造。
父親去世,他曾回老家服喪,但喪期未滿就被召回任職。
晏殊的仕途可謂一步十級的攀升,用平步青云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無論他身居何位,身處何地。他都一如既往地淡然平和,但是在這清淡之中卻總透著一絲深深的寂寥。
大家只看到晏殊人前風光無限,百事順心,好似世間一切好運都降臨到他的頭上。
可有幾人能看到,他一步步走來,走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朝堂上的晏殊雖然身居高位,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宋真宗經常向他征求意見,每次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
而他每次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后,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送真宗,不敢有一絲疏忽。
常言說,伴君如伴虎,所有榮辱沉浮都在那個至尊之人的一念之間。
深諳為官之道的晏殊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時刻保持著警惕,保持著清醒,也時刻有著莫名的孤獨與寂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世間沒有幾個人能以本心示人。
更何況,能保持一生平安富貴的晏殊,他又怎可能隨心隨性暢行人間。
表面上的云淡風輕,內心里的沉重隱憂,讓他的詩詞永遠在淡然中充斥著縹緲的輕愁。
晏殊的心是寂寥的,晏殊的情也是寂寥的。
他一生曾有三位正妻,但都非長壽之人,一個個皆因病先他而去,徒留自己空對白頭。
晏殊雖做了整整五十年的高官,家中也蓄養著歌姬、舞姬,可是他卻從未流傳出任何風流韻事。
但他一定也有著內心深處眷戀的紅顏知己,否則他不會有那么多的纏綿相思。
據說晏殊在一次與歐陽修喝酒時,歐陽修請來一位歌女助興,這位歌女名叫張采萍。
談論詩詞時,晏殊意外地發現,她與他竟然在很多觀點上出奇地一致,這讓他有了一種如遇知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