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二晏是指北宋詞人晏殊與其子晏幾道,因藝術成就影響了一代詞風,他們也是歷史上少數著名的父子文學家。
晏幾道的人生與賈寶玉十分類似,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都不喜歡科舉正途,也都家道中落過,只不過晏幾道的家道沒落得沒那般狠。
而且晏幾道也確實有才華,這一點他比賈寶玉強。
因慶歷新政失敗,五十八歲的晏殊正從人生峰巔上下落。
至和二年晏殊死亡,此時晏幾道才7歲,幾個晏殊的幼子就由長媳婦張氏撫養長大。
也可以說由于晏殊的缺席,作為晚輩的張氏在培養這幾個幼子上,對科舉意識的培養顯得不那么足夠。
以至于晏殊這三個幼子在科舉上幾乎沒有作為,其中晏幾道更是鄙視科舉。
不過晏殊畢竟是宰相,即便是去世了。
但在朝中有人的情況下,晏家還是很安然。
因此少年的晏幾道還是享受著相門之后的地位與豐厚的物質生活。
宋朝對文人是相當優厚了,除了給官員超高待遇與地位外,還會門蔭官員子弟。
所以想要升職快就要走正途途徑,還得去考科舉。
因此有志氣的官宦子弟不愿意蔭補入仕,更愿意去考科舉。
晏幾道是清楚這樣的情況的,但他并不在意,可能是家庭的地位與個人的才華給了他錯覺,晏幾道選擇了門蔭入仕。
宋代蔭補者通常是二十歲入仕,晏幾道也差不多是這個歲數入仕。
由于有家族光環籠罩,晏幾道做官的最初幾年僅僅是應付一下,其它時間還是想著音樂與酒。
王安石以參知政事的身份開始推行變法,而晏家又整體上偏向舊黨,以至晏家整體上被政治風波涉及到。
朝中無人的情況下,晏家徹底暴露在變法派的沖擊下。
而像晏幾道這種小角色,就被稍微牽了一下,直接結束了他的生活。
晏幾道就向穎昌知州韓維獻詞,獻詞這種舉動就是將官員推薦自己。
韓維也是晏殊的門生,收到晏幾道的獻詞后,韓維的回答完全是以長輩的身份教訓晚輩。
不過也正是韓維的教訓,直接將晏幾道點點的功名之心給淹滅了。
元豐年間另一件大事,就是晏幾道奉宋神宗的詔作了一首詞。
宋神宗的反應是大稱上意,認為不錯。
不過晏幾道卻沒有因此而攀上高位,不然也不會到宋徽宗年間,還只是個開封府推官。
“不論是追憶往昔舊事,還是體驗愛情歡愉,或是感傷年華易逝。”
“他總是能用最短的,最抒情的,最刻骨的言語來抒發這種強烈的感情。”
“在晏幾道身上,你似乎看不到他的理性。”
“時人不懂,世人亦不懂,大家都稱呼他的詞作為鬼語。”
“只是,醉臥花叢的日子太久,人便再也清醒不起來了。”
“晏幾道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1055年,晏殊病逝。”
“生活的風霜刀劍立刻向晏殊侵襲而來,春風得意的日子過久了,人難免會倦怠。”
“晏殊也不例外,從小生活在金絲籠里的雀兒又怎么能知道生活的不易呢?”
“晏殊的喪儀甚為隆重,仁宗皇帝親臨,百官前來吊唁。”
“綿延了五十多年的相府燃燒著最后的繁華,來來往往的賓客默默訴說著晏殊生前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