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長安城的酒肆里,常有一位老者呼朋引伴,大醉而歸。”
“他留下的書法,被店家和百姓奉為至寶。”
“他留下的事跡,回蕩在天子腳下的每一個角落。”
“賀知章八十六歲這一年,生了一場大病。”
“他雖然得以死里逃生,但是越發感到神情恍惚,想告老還鄉。”
“于是,他向唐玄宗請辭。”
“唐玄宗雖然舍不得,但還是準許了這位老臣。”
“為了表達自己對賀知章的眷念,唐玄宗特意把賀知章家門口的一角鑒湖賜給了他。”
辛棄疾:錦鯉詩人賀知章,歷經四朝還是皇帝老師,浙江首位狀元。
賀知章,字季真,是越州永興人,也是現如今浙江杭州蕭山人。
在唐代詩人中,賀知章可謂是翹楚。
與眾多詩人相比,賀知章可謂是大器晚成。
他在37歲的時候才被金榜題名,歲時與張旭并稱為吳中四士,此后賀知章便名聲大噪。
賀知章從小聰慧過人,滿腹經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為人耿直,豪爽坦蕩,是整個家族的希望。
37歲那年,賀知章憑借不懈地努力考中了進士,成為了江浙地區第一位新科狀元。
可即便是這樣,賀知章始終沒有官架子,經常與自己的同伴進行吟詩作賦。
在為人處事方面,賀知章不但通情達理。
而且還才華橫溢,他寫的書法也是酣暢淋漓。
在險惡的官場中,賀知章從沒有遭遇過打擊。
雖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但賀知章也是樂天派,對任何事情都看得很快,情商也是非常的高。
當年,張說征討突厥叛軍大獲全勝,賀知章奉皇帝之命為他寫了一首邊塞詩進行祝賀。
看到這首詩朗朗上口,張說十分喜愛。
當張說一路高升后,賀知章也平步青云升為了禮部侍郎還兼任集賢院學士,可謂極其風光。
在當時的年代中,很多詩人文人都不得志,而賀知章卻是幸運兒。
他沒有體會國李白的失意,也無法知道孟浩然的困頓。
在官場中,賀知章始終用自己獨特的為官之道,讓仕途順風順水。
即便是自己身處于危險的漩渦之中,他也得以保全自身。
就連脾氣暴躁的張說,也對賀知章甚是喜歡,多次推舉賀知章編撰書籍。
因為賀知章出色表現,也令張說十分滿意。
或許在官場中,賀知章不僅政治能力高,情商也高,才會讓事業平穩.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了以后,賀知章做出了令很多人都感到驚訝的決定,他辭去官職選擇告老還鄉。
當唐玄宗聽聞賀知章的決定后,也十分不舍。
這位歷經四朝的元老本可以在宮中繼續做學問,可卻選擇回鄉,無奈之下唐玄宗也不得不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在唐玄宗的幫助下,賀知章將老家的舊宅改造成了道觀,脫下官袍后,賀知章便過上了與世無爭的日子。
功成名就回鄉之后,賀知章便創作出流傳千古的詩詞《回鄉偶書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從青絲變成白發,雖然口音沒有變。
但遠在異鄉漂泊的賀知章十分懷念自己的故土,晚年的賀知章生活得也是非常愜意。
不過因為年齡越來越高的原因,賀知章的身體每況愈下,在天寶三年因病離世。
“賀知章離開長安城那天,唐玄宗在東門設宴,賀知章的學生、太子李亨和百官一起寫詩為他送行。”
“可以說,賀知章享受了唐代最高規格的歡送會。”
“時任翰林供奉的李白也赫然在列,他依然記得與賀知章初識的那一天。”
“生性曠達的他,也寫詩送這個狂人回鄉。”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為官五十載,才華橫溢卻不爭不搶,情商過人又樂觀狂放的賀知章,不知道給大唐引薦了多少賢才,又在朝堂留下了多少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