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的太和元年,曹植的封地改到浚儀縣。”
“第二年,又改回雍丘,期間曹植常常郁悶自己空有杰出的才能卻無處施展。”
“于是曹植又上《求自試表》,向魏明帝曹叡表達了自己渴望出仕參軍,領兵伐吳滅蜀的心愿。”
“太和三年,曹植徙封東阿,此后潛心著作,研究儒典。”
“太和五年,曹植又上《求通親親表》,表達了自己渴望被準許看望問候親屬的心愿。”
“同時,曹植又向魏明帝上疏陳述了朝廷應當審慎舉用人才的問題。”
“但是對于曹植的這些奏疏,魏明帝曹叡只是用措辭親切的詔書敷衍他。”
“這一時期曹植因為在仕途上備受迫害,抑郁不得志,創作詩篇抒發了自己的憂生之嗟。”
“太和五年,魏明帝曹叡下詔要各位宗室親王在太和六年正月進京朝見。”
“朝見之后的二月間,以陳縣等四縣,作為封地封曹植為陳王,封邑三千五百戶。”
“此間曹植曾多次請求曹叡單獨召見自己,談論時事,以期得到試用,卻始終未能如愿。”
“從京城回到封地之后,曹植對朝廷法制對宗師親王所表現出來的嚴厲無情感到絕望不已。”
“他自此常因急于想要改變處境而郁郁寡歡,最終在太和六年因為發病去世,終年四十一歲。”
“曹植死后,其子曹志遵照其遺囑,將其葬于魚山。”
歐陽修:曹植的才華那么高,可惜還在世子之爭中輸給曹丕。
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穿著過于華麗,視曹操的節儉政令于不顧,被曹操處死殺雞儆猴。
曹植優柔的文人情節早已達到巔峰,呼之欲出。
他趁著曹操和曹丕出征討伐孫權的契機,在皇宮中獨飲,喝的酩酊大醉。
醉酒后自然是要好好的宣泄一下情緒,他便驅車在皇宮中肆意闖蕩。
經過司馬門時他酒意正酣,不顧禁衛的勸阻奪門而出,在御道之上馳騁。
在秩序井然的古代,皇宮闕門是只有天子或天子特使才能通過,御道也是天子的專屬。
以下犯上,越俎代庖已是死罪。
最后以曹操賜死主管宮門禁衛事務的公車司馬令而告終。
而曹植也徹底辜負了父親曹操的期待,同年10月曹操立曹丕為太子。
文學的本質是情緒的合理解讀,顯然曹植作為文學創作者的一面,在大是大非前總能占據上風。
可李白卻不這么認為,李白晚年對曹植欽佩不已,感慨其悲涼大義。
寫下聞名后世的《將進酒》,聊表慰藉的同時,也替自己難過。
可能這也是為何李白一生作詩千首才華橫溢,卻終生郁郁不得志,落得如曹植一般的下場。
這可能也是那個動蕩年代所有文學創作者的下場。
如果他只是一個平庸無奇的曹氏子弟,也許還能在一塊不算大的封地里平淡地度過余生。
如果他是一個才華出眾的異姓士人,也許還能在曹氏政權里大放光彩。
有人說曹丕是曹操四個兒子中最像他的,繼承了曹操梟雄的特質,熟慮智謀。
而我卻更喜歡曹植,因為他更真實更可愛。
他志向遠大卻有情有義,文采卓略卻心系骨肉。
畢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你沒有皇位要奪,也并不處在東漢末年的亂世。
還是活的復雜一些,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