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玄學的矛盾心態之下,讓其內心趨于平和。
詩歌表達也采用平和的方式,詩文彰顯清峻的意境,及孤獨幽憤的情思。
在詩歌創作技巧方面,阮籍擅長運用反諷的手法,在表明自己態度的情況下。
針對司馬氏的背叛舊主,詩文中蘊含著以古諷今之意。
但寓意并不明顯,需要發散思維去聯想,才能真正了解作者本意。
在阮籍的詩中,山水景物隨處可見。
他借用山水景物,渲染氣氛,斥責司馬氏對曹魏的侵權奪勢。
他借用山水景物,表達自己孤獨寂寥的內心,同時流露出自己追求隱居的愿望與志向。
他借用山水景物,表達自己的雄壯豪情,體現其廣闊的胸襟與開闊的視野。
這類詩好似侵吞山河,是其藝術魅力最佳的作品。
花草樹木意象,在阮籍的詩中也隨處可見。
花草樹木是生命的象征,比如,喬木代表著不屈不撓和剛正不阿。
香花幽草,代表著清新芬芳、溫馨優雅,呈現出其生活的另一面。
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在阮籍的筆下出現的頻率也很多。
尤其茫茫宇宙、閃閃星光,是最可以讓讀者遐想的意象。
另外,阮籍喜歡用鳥,彰顯孤獨的本意,暗示黑暗現實下文人的傷感情緒。
阮籍在魏晉時期,是一位大詩人,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成就最大的詩人。
“蔣濟原本擔心阮籍不會應辟,后來得知他已經到了都亭,便誤以為《奏記》中的推辭不過是阮籍自謙的話。”
“蔣濟于是高興地派人前去迎接,沒想到阮籍已經回去了。”
“蔣濟大怒,鄉人紛紛前去勸告阮籍,阮籍這才勉強就任,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托病返鄉了。”
“之后,阮籍還接受詔命做過尚書郎,但是沒過多久還是再次稱病辭官。”
“大將軍曹爽輔佐朝政時,曾將阮籍召為參軍。”
“但是阮籍一直稱病不仕,隱居于鄉間,并在這一年開始寫作《達莊論》。”
“正始年末,曹氏與司馬氏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
“大將軍曹爽專擅朝政,排斥司馬氏。”
“司馬氏伺則機反攻,發動高平陵之變。”
“誅殺了曹爽,給予了曹氏集團沉重的打擊。”
“并基本上控制政局,并對曹氏黨羽進行了血腥鎮壓。”
“阮籍因為沒有依附曹爽,政治傾向不明顯而免于災禍,但卻不得不應召做了太傅司馬懿的從事中郎。””
“阮籍早年雖有匡扶社稷,拯救世人的志向。”
“但他知道在魏晉兩朝交替的亂世,天下名士沒有幾個能夠保全自己。”
“于是索性不問世事,對政治采取回避態度。”
“并在嘉平年間,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諸位士人于并居于河內郡山陽縣。”
“時常約定相聚,一同飲酒、清談,進行思想辯論。”
“共為竹林之游,史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阮籍的思想成熟多在此時,他的代表性著作也大多完成于這一時期。”
“嘉平四年,司馬師在司馬懿死后,繼任父職擔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阮籍在竹林七賢中聲望很高,加上他曾經拒絕曹爽征辟一事,司馬師對他有意拉攏。”
“阮籍在這種政治壓力之下,只能出仕成為司馬師的從事中郎。”
李白:人到中年,再看阮籍,理解了他,不得不低頭。
阮籍的出身門第,其實要比嵇康高多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寵遇,又是因為阮瑀是曹魏時期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早年拜著名大文豪蔡邕為師,文章當然是文采粲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