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他描寫長安是物欲橫流的風月名利場,癲狂中有戰栗,墮落中有靈性。”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在這里上層社會為追逐名利,文武權臣之間互相傾軋。”
辛棄疾: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每個人都天賦異稟,文名卓著,是初唐文壇上的天之驕子。
然而,四個人雖然滿腹經綸。
但又都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壯志難酬,最終都沒活過五十歲。
最令人感慨的是,他們幾乎全部死于意外。
盧照鄰因不堪病痛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在討武兵敗后落水而死,王勃也因為溺水受了驚嚇不治而死。
就連相對順遂的楊炯,死因也是撲朔迷離,有著各種傳言。
四杰中尤其以盧照鄰的死更讓人痛心,他一生悲慘的經歷讓人們看到了什么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
盧照鄰出身名門望族范陽盧氏,他的家族是可以和王勃的龍門王氏,唐皇室隴西李氏等家族比肩的大族。
所以盧照鄰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先后拜名士曹憲、王義方為師,學習經史詩賦,博學能文,聞名鄉里。
盧照鄰18歲就進入鄧王李元裕府為典簽,代替諸王批閱公文,受到鄧王的器重。
盧照鄰曾拜藥王孫思邈為師,希望能把病治好,孫思邈也因為喜歡他的詩文惜才。
除了幫他治病外,還時時鼓勵他,為他做心理疏導。
在孫思邈的照顧下,盧照鄰病情略有好轉。
但不幸的是不久后,孫思邈就奉旨入宮專門醫治高宗,盧照鄰連這點倚靠都沒有了。
盧照鄰每日忍著身體無窮的病痛,活著也只是捱日子了。
期間他的弟弟和父親又相繼離世,盧照鄰再度陷入無邊的絕望之中。
不久,盧照鄰用朋友資助的錢,在具茨山下,穎水旁邊買了個田莊,為自己造了個墓室。
每日如同活死人,僵臥其中,茍延殘喘,再也看不到一點點的希望。
終于在他44歲這一年,盧照鄰寫下了《釋疾文三歌》與眾親朋好友告別。
隨即他拖著病體爬到穎水邊,投河自盡。
一開始的好局,本以為可以有后面的風光無限。
卻不知后半生苦病纏身,坎坷無奈,曾經的鴻鵠之志,已經折翼難飛。
沒有健康的身體,任你志存高遠,也飛不起來。
不得不說,盧照鄰真是最悲催的倒霉蛋。
不過他的詩文,文思浩蕩,揮灑自如。
《長安古意》把古長安的繁華描繪得淋漓盡致,精彩紛呈,甚稱唐代歌行體的代表作。
其實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福氣!
“長安街上轟轟烈烈,而終南山內卻是寂寂寥寥揚子居。”
“長安街上是任情縱欲、倚仗權勢,而終南山內卻是是清心寡欲,年年歲歲一床書。”
“長安街上終將聲名俱滅,終南山內最后得以流芳百世。”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此詩一出,長安城爭相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