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有許多詩紅人不紅的例子,比如寫下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林升。
寫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曹松,寫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的趙嘏。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這樣的唐代詩人,名叫劉方平。
劉方平是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曾在天寶前期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但文武之間均未得償所愿,從此隱于山水,終生未仕。
在盛唐詩壇,那個風云際會的年代,沒有功名、沒有家族背景,想出名太難。
劉方平雖然人不紅,但不能輕視他在詩詞上所獲得的成就。
他的詩清麗動人,而且經典頻出,備受后世推崇。
“劉方平出生于河南洛陽,是匈奴河南劉氏的后裔,邢襄公劉政會的玄孫。”
“他長得童顏白皙,有才有德,工于詩賦和山水畫。”
“劉方平曾于天寶九載應進士不中,又欲從軍,亦未如意。”
“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不愿仕進。”
“他與元德秀、皇甫冉、李頎等詩人相交好,互有贈答。”
“他的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寓情于景。”
“劉方平的晚年生活不得而知,也不清楚他的逝世時間和地點。”
“他的詩存世不多,僅有二十六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更深表示深夜,月色半人家表示月光照在半邊的房屋上,形成一種明暗對比的效果。”
“北斗闌干南斗斜表示北斗星和南斗星的位置,說明了夜晚已經很晚了。”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今夜偏知春氣暖表示在這樣一個月夜,才特別感覺到春天的溫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表示春天的蟲子發出了新鮮的聲音,穿過了綠色的窗紗,傳入了耳朵。”
“這首詩以月夜為背景,展現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圍。”
“詩人用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把月光、星辰、蟲聲、窗紗等元素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幅清新而溫馨的畫面,詩人的心情也隨之變得舒暢和愜意。”
“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寫景抒情詩,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欣賞。”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女子在清晨醒來,聽到窗外的殘鶯不斷啼叫,似乎在陪她一起哭泣。”
“她拉開窗簾,只看到院子里的草木茂盛,春色濃郁。”
“殘鶯是指春暮時的鶯鳥,因為春天快要結束,所以鶯鳥很少,故稱殘鶯。”
“草萋萋是形容草長得很茂密,也暗含了對征人未歸的思念。”
“此處用了對比手法,把女子的悲哀和大自然的生機相對照,突出了她的孤寂和無助。”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庭院里時不時有東風吹來,把千萬條楊柳都吹向西方。”
“這里的東風是指春風,也是送別之風。”
蘇軾:劉方平是個能工巧匠,果然不愧是山水畫師,巧用寥寥數個字眼便為我們鉤勒出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夜。
劉方平,不知何年出生,亦不知何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