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率先發起對秦軍的攻擊,反復穿插分割后,秦軍無力抵抗魏軍,全線潰敗。
魏武卒創造以一當十,戰勝五十萬秦軍的輝煌戰績。
并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國,使秦軍不敢東向。
此時的吳起立有不世之功,軍中威望很高,公叔對吳起非常畏忌,擔心吳起要當魏國宰相。
公叔痤有個門客對他說,吳起很容易除掉。
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魏武侯說。
“魏文侯三十八年,吳起再次攻打秦國,往西進至鄭邑,奪取了洛陰,一直攻打秦的鄭,并在此處筑城。”
“此時,魏國完全占有河西地區,建立西河郡,吳起被任命西河郡郡守。”
“魏文侯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魏國派出樂羊、太子擊和吳起,合力滅掉了中山國,在河西向北奪取戎狄的大片土地,設為上郡。”
“魏武侯七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
“吳起率軍五萬人,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魏武侯九年,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直至靈丘而回。”
“戰功之外,吳起還向孔子的弟子、當時居于西河的子夏學習儒家思想。”
“并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修筑了吳城抵御秦國的進攻。”
“魏文侯五十年,魏文侯去世,次年,其子魏武侯繼位,仍命吳起任西河郡守。”
“魏武侯期間,魏相田文死后,新任公叔痤對吳起很是忌憚,一心想趕走吳起。”
“公叔痤的仆人出主意,勸說公叔痤游說魏武侯,利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吳起。如吳起同意娶公主,則表示他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
“當日,公叔痤邀請公主及吳起到府,并當著吳起的面故意激怒公主,公主發怒當場奚落公孫痤。”
“吳起見公主蔑視一國之相,在魏武侯提出賜婚時,婉言拒絕。”
“魏武侯因此開始懷疑吳起,并不再重用他。”
“吳起擔心招來更大的災禍,離開魏國,去到了楚國。”
“楚悼王十二年,吳起到了楚國。楚國國君楚悼公當即任命他為宛城太守。”
“楚悼王十三年,任職一年的吳起升任為令尹,主持楚國變法。”
“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規肅貴族權臣、整頓吏治、到組建強軍之師,使楚國在短期內從積弱走向強盛。”
“經過吳起變法后的楚國國力大增,向南攻打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向西討伐秦國,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一帶;又和趙國聯手,合力攻克魏軍。”
“楚國的強大引起其余諸侯國的擔憂,他們認為楚國的強大構成了新的威脅;”
“同時,他的變法也致使國內貴族利益受損,招致他們的怨恨,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楚悼王二十一年,楚軍獲勝之際,楚悼王去世,宗室大臣發動叛亂,攻打吳起。”
“吳起逃到悼王停尸之處,伏在悼王尸體上面,追擊的人乘機用箭射殺吳起。”
“吳起被射死,貴族還不解恨,又將他的尸體拖出去肢解。”
“悼王下葬后,繼任的楚肅王下令將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斬陪葬,因此而被滅族的王親貴族達七十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