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雨,劉秀率領隨從到路旁的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饑。”
“到達信都后,劉秀任命馮異為偏將軍到河間征兵。”
李世民:在攻破邯鄲后,劉秀封馮異為應候,然后調整將領部署。
并分配各自的屬官,士兵們都愿意跟隨馮異,劉秀因此更對他另眼相看。
劉秀剛平定河北,劉玄就起了疑心,開始有意提防劉秀。
他派出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及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等人,率領三十萬大軍前往洛陽鎮守。
為了鼓舞士氣劉秀親自率領大軍掃蕩農民軍,同時,他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將軍,統領河內、魏郡二郡駐軍,共同對抗朱鮪等人。
經過幾次交手,馮異察覺到朱鮪和李軼之間的不和。
他寫信給李軼,信中提醒李軼當前的局勢,劉玄政權已經危在旦夕。
而劉秀勢力蒸蒸日上馮異又提起李軼曾與劉縯、劉秀兄弟共同起兵的深厚情誼。
李軼明白馮異的意思,于是李軼向馮異回信,表達愿意修復與劉秀的舊交。
知曉這一情況后,劉秀命令馮異加強與李軼的聯系,觀察雙方關系的變化。
李軼和馮異達成共識后,便不再與馮異進行正面的交鋒。
馮異見時機已到,北攻天井關,奪取了上黨郡的兩座城池。
之后又南下攻取了河南成皋以東的十三縣,成功平定了豪強割據的勢力,歸降者多達十余萬人。
武勃得知后,率兵前去討伐那些歸降的人。馮異得知消息后立刻率軍渡過黃河進行救援。
兩軍在士鄉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斗,馮異大敗武勃。
想求李軼伸出援手,然而李軼卻緊閉城門。
隨后為了進一步激化李軼與朱鮪之間矛盾,劉秀故意泄露李軼與馮異通信一事,朱鮪知道此事派人刺殺李軼。
同時朱鮪派出去蘇茂進攻溫縣,自己則親率軍隊進攻洛陽西北平陰,意圖牽制馮異。
馮異則與寇恂聯手,成功擊破蘇茂的軍隊。
隨后馮異部隊渡過黃河,向朱鮪發起攻擊。
朱鮪不敵逃回洛陽,暫且避難。
馮異率軍一路追擊,雖然沒能抓到朱鮪,但是他還是命人繞著洛陽城轉了一圈才離開。
這時劉秀已經到了要稱帝的重要節點,手下的將領多次勸進,劉秀卻一直猶豫。
關鍵時刻,劉秀把馮異召回部邑計議,馮異勸劉秀稱帝,劉秀這才開始籌備登基的事。
建武元年六月,劉秀在鄗城千秋亭稱帝,恢復漢朝正統,史稱東漢。
建武二年,劉秀雖然已經稱帝,但是天下并未太平。
當時幾十萬赤眉軍在三輔地區的活動十分猖獗,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也擁兵自重,大司徒鄧禹無法平定。
劉秀便派馮異前往征討,封馮異為陽夏侯,讓他領兵入關,主關隴地軍事。
劉秀親自送馮異到河南還賜給馮異一柄寶劍并囑咐馮異,三輔地區深受王莽、更始政權的折磨。
繼而又遭受赤眉、延岑軍馬的暴虐,黎民百姓飽受摧殘,沒有可以依靠與傾訴的對象。
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殺人,關鍵在于安撫百姓,不要給郡縣百姓帶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