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東吳安東將軍孫桓率領別部在夷道攻擊劉備前鋒卻被劉備圍困,孫桓向陸遜求救,但陸遜以孫桓士氣旺盛和城池堅固為由拒絕救援。
后來劉備戰敗而孫桓果然得救,稱贊陸遜帶兵調度有方,后孫權因陸遜寬宏大量和忍辱負重而加拜其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劉備逃亡白帝城后,東吳將領徐盛、潘璋、宋謙等人紛紛上書請求乘勝追擊并擒獲劉備,孫權沒有表明態度,于是詢問陸遜的意見。
“陸遜與朱然、駱統三人認為曹丕現正大規模集結軍隊,表面上托辭幫助吳國討伐劉備,但實際上居心叵測,而吳軍應該謹慎起見而斷然撤兵。”
“沒過多久,魏軍果然出擊使得東吳三方面受敵。”
“孫吳黃武二年,劉備退守白帝城后不久病逝,劉禪承襲皇位而由諸葛亮主持朝政,蜀國打算和孫權商議和談。”
“孫權根據具體的情況讓陸遜告知諸葛亮相關事宜,并將刻好的孫權印璽放置在陸遜的居所。”
“孫權每次與劉禪和諸葛亮往來額書信,都經常出示給陸遜查看,有不適當的地方就令其更改再以印封行。”
“孫吳黃武五年,陸遜以治所糧食較少為由,上奏孫權請求令諸將增加耕地農田。”
“同年十月,陸遜就相關事宜上奏孫權勸諫其減輕刑罰和賦稅,施以德政,孫權為此專門下詔令有關部門草擬法規條文。”
“并派遣郎中褚逢拿給陸遜和諸葛瑾,表示如果他們二人有認為不適當的地方,可以允許他們自行修改或增補。”
“孫吳黃武七年,孫權令鄱陽太守周魴詐騙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果然中計進軍皖縣,孫權于是征召陸遜賜以黃鉞,任命其為平北大都督迎擊曹休。”
“曹休發覺受騙后感到恥辱,自恃兵馬眾多精良要和陸遜交戰。”
“陸遜自領中路軍,令朱然、全琮率領左右兩翼軍隊,三路并進沖散曹休的伏兵,往北盡力追擊敗逃的敵人。”
“徑直趕到夾石后斬殺俘獲一萬多人,繳獲牛、馬、騾、驢等車一萬輛,將魏軍軍用物資、兵器搶掠一空,曹休敗退后發背疽而死。”
“吳軍各軍整頓過武昌,孫權命令左右侍從用御傘遮護陸遜出入宮殿大門,凡是賜予陸遜的東西,都是御用的上等珍品,其時沒有誰能同此相比。隨后陸遜被派回西陵。”
“孫吳黃龍元年,陸遜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并令其輔佐留在武昌的太子,掌管荊州和豫章三郡政務,處理和督察軍國大事。”
“在武昌輔佐太子期間,陸遜嚴厲批評建昌侯孫慮在堂前建造斗鴨欄的享樂行為,敦促其勤學經典;”
“當面將軍紀松弛的孫權親信、射聲校尉孫松的手下施以髡刑、剃光頭發,批判南陽人謝景和劉鈉先刑后禮的理論。”
“陸遜雖在外任職,但心系朝廷時政,他向孫權上疏陳述時事,表示應當減輕刑罰,寬待小錯以安定百官的情緒,并提拔任用沒有大錯的賢良人士,以幫助東吳完成大業。”
“孫吳嘉禾元年十二月,陸遜引兵攻打廬江,但魏將滿寵認為廬江城不易攻取,反而整軍前赴楊宜口,陸遜獲悉后連夜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