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岳飛招撫曹成舊部二萬人,并繼續追擊曹成,使其不得已到宣撫司投降。
此后,岳飛又一一平定了馬友、劉忠、李宗亮等人的叛亂。
“紹興三年春,岳飛本受命前往臨安,但因怕寇亂再次死灰復燃,因而行程未成。”
“當時,虔州、吉州兩地盜賊橫行,并進入循州、梅州等十余個州郡進行掠奪。”
“岳飛奉命前去平定,在虔州大敗賊寇,又命徐慶等人前往各地招降殘余的賊寇。”
“宋高宗密令岳飛在占領虔州城后屠盡城中民眾,岳飛再三懇求只誅殺首惡,宋高宗同意。”
“虔州百姓因此感激岳飛,并在虔州內供奉岳飛像。”
“同年,岳飛入朝覲見宋高宗,得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旗幟,并對岳飛接連升遷,官至神武后軍都統制,并保留制置使職務。”
“時劉豫建齊,仰仗前來投靠自己的賊寇李成,與金兵聯合攻破襄陽等六郡,并與洞庭湖寇賊楊么也勾連,企圖率軍南下。”
“紹興四年,岳飛認為襄陽六郡是北圖中原的根本所作,于是上書率先攻取襄陽六郡,宋高宗任命岳飛為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前往收復失地。”
“岳飛率部渡江后先收復了郢州城,使得守將京超投崖自殺。”
“又派出張憲、徐慶收復隨州,自己則率部進軍襄陽,攻取在襄陽的李成。”
“岳飛查看地形后,命部下分兵進攻,最終擊敗李成的軍隊,收復襄陽。”
“襄陽等地收復后,岳飛認為金人入主中原后意志驕逸懈怠,而劉豫雖然建齊,但民心仍念宋朝。”
“此時應該率精兵北上中原,并借襄陽等郡土地肥沃實行營田、囤積糧餉,準備渡江剿滅敵軍。”
“岳飛又接連收復鄧州、唐州、信陽軍,事后岳飛請求辭去制置使,希望朝廷另外官員對荊州、襄州等地進行治理,但未得朝廷同意。”
“而是將隨州、郢州、唐州、鄧州、信陽軍并合為襄陽府路隸屬于岳飛。”
“于是岳飛移駐鄂州,被授予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爵為武昌縣開國子。”
“完顏宗弼與劉豫合圍廬州,岳飛受高宗之命前往救援,金兵見岳字旗和精忠旗一戰擊潰。”
“廬州平定后,岳飛向朝廷請求免除他們以前拖欠的債務,并酌情量貸,使得襄陽等州郡的民戶有得以耕種的糧食和牛。”
“各地官員則以招撫流民的數量來考核。”
“紹興五年,岳飛母親被封為國夫人,岳飛被授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進封爵位為武昌郡開國侯,又任命他為荊湖南北、襄陽路制置使,神武后軍都統制,招捕楊么。”
“楊么黨羽黃佐得知岳飛前來招撫,主動招降。”
“岳飛則讓黃佐返回洞庭湖對付楊么,黃佐對岳飛甚是感激,受降后在岳飛手下屢立戰功,并招降楊欽等人。”
“四月起,岳飛在招降楊么部將的同時,多次命人進攻楊么外圍營寨,先后降伏楊么部眾數萬人。”
“時張浚認為楊么的水寨一時間難以攻破,岳飛則向張浚保證八日便會捕獲賊眾。”
朱元璋:岳飛到達鼎州后一面利用先前受降的楊么部眾沿途招降,一面置寨列艦準備進攻楊么。
楊么的重要部下接連被招降,楊么據險而守不肯降伏,駕駛車船逃入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