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孟珙用牛肉、酒犒賞他們,大家酒足飯飽,沉浸在歌舞之中。
“孟珙估計武仙會上岵山頂峰察看形勢,于是命令部下樊文彬天一亮就奪取岵山。”
“宋軍駐扎在山下,前面設下埋伏,后面擋住退路。”
“不久后,武仙的部隊果然登山,登到一半時,樊文彬揮旗,伏兵四起,武仙的軍隊驚慌失措,尸體縱橫倒在山谷中,鮮血染紅了山谷。”
“金朝大將兀沙惹被殺,金軍七百三十人被捉,丟棄的盔甲堆積如山。”
“傍晚,孟珙進軍到小水河,劉儀告訴他,武仙不想投降,打算去商州依險死守,但是,金軍中的老人和孩子不愿意往北去。”
“孟珙認為,進兵不能遲緩。”
“夜晚,孟珙給樊文彬等人講授作戰方略,計劃明天攻打石穴等山寨。”
“第二天一早,宋軍吃過早飯后就出發。”
“到達石穴寨時,陰雨綿綿。”
“孟珙催馬直奔石穴,下令分路進攻,由樊文彬往來傳達命令,處理事務。”
“奮戰了幾個小時,金軍占據的山寨全被攻破,武仙換了衣服逃跑了。”
“雙方又在銀葫蘆山交戰,金軍再次失敗,武仙和五、六個騎兵趁亂逃走。”
“宋軍在后面追趕他們,武仙等人隱藏了起來,沒被發現。””
“宋軍擒獲了武仙的部眾七萬多人,繳獲盔甲、兵器無數。”
“宋軍回到襄陽后,孟珙升職為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統制。”
“蒙古與宋相約共同攻打蔡州,孟珙率領了二萬人前去應戰。”
“金軍的二萬騎兵由真陽橫山向南來,孟珙擊鼓行軍,與金軍交戰,金軍戰敗退走。”
“孟珙追到高黃陂,斬殺金兵一千二百人。”
“蒙古將領那顏倴盞派部下兔花忒、沒荷過出、阿悉三人來迎接孟珙。”
“孟珙和他們一起打獵,飲野獸的鮮血,騎馬奔進蒙古人的營帳。”
“那顏倴盞很高興,與孟珙結為兄弟,請他喝馬奶。”
“金軍一萬人從東門出戰,孟珙斷了他們的退路,將金軍逼入汝河后掩殺。”
“活捉金國偏將八十七人。孟珙接納了蔡州歸降的人,聽他們說蔡州城內缺糧,已經發生了饑荒。”
“孟珙認為,蔡州已經相當窘困,宋軍應該拼死守住,以防金人突圍。”
“孟珙和那顏倴盞約定,雙方軍隊不要互相侵犯,打開堰水,設置護營的籬笆。”
“那顏倴盞派萬戶張柔率精兵五千人攻入蔡州城,金兵用鉤子鉤住二名蒙古兵,張柔身中亂箭,像刺猬一樣。”
“孟珙率先鋒救援,把張柔救了出來。”
“撥發官宋榮不恭敬,孟珙想要殺他,眾人下馬列隊而拜,替他講情,于是孟珙改用杖刑處罰他。”
“清晨,孟珙率軍進逼石橋,用鉤子俘獲了金軍將領郭山。”
“宋軍稍稍后退時,金軍突然到來,孟珙躍馬沖入敵陣,殺郭山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