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的故事不僅展示了他個人的英雄氣概,也反映了那個動蕩時代中人們對忠義的追求和對英雄的崇敬。
他的忠誠、勇猛以及復雜的性格使得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
“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扼險固守,張飛占領江州后生擒了嚴顏,被捕后的嚴顏很強硬,張飛便命左右將其拉下去處死,嚴顏絲毫不畏懼,也不投降,這決心讓張飛頗為觸動,于是張飛釋放了嚴顏。”
“建安十九年,張飛又平定了巴郡巴西兩郡。”
“五月,張飛率兵進軍到了成都,順利和劉備會師,劉璋出城獻印。”
“建安二十年,曹操從散關入漢中,張郃率五千步兵充當前鋒,曹操大軍進軍到陽平,迫使張魯投降。”
“同年十月,曹操一方面留夏侯淵鎮守漢中,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進犯巴西。”
“劉備命張飛駐扎閬中,進攻張郃。”
“張飛率軍與張郃相持五十多天后,率領精兵一萬余人從其他山道主動進攻宕渠的張郃,張郃率兵迎擊,但是山道狹窄,使得張郃的軍隊前后斷層,被張飛擊敗。”
“建安二十三年,張飛與馬超奉命攻打武都,并率領吳蘭、雷銅兵臨沮水,想要借此攻打武都、陰平兩郡,但被曹休等人看穿,張飛敗走。”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稱漢中王,張飛升為右將軍,假節。”
“十二月,關羽被東吳呂蒙部下所殺。”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年號為章武,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同年,因關羽被孫吳殺害,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出兵伐吳,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
“因為張飛對士卒經常打罵,其麾下將領對他十分不滿,最終張飛在進軍之前被他的下屬將領張達和范強殺害,二人將張飛的頭顱帶去投奔孫權。”
“景耀三年九月,后主劉禪追謚張飛為桓侯。”
蘇軾:盡管張飛的名字和字都蘊含著積極的寓意,但其中也潛藏著一些缺點,這些缺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性格缺陷。
張飛的名字“飛”雖象征著高飛和勇敢,但過度強調“飛”的特質,可能導致他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容易表現出沖動和急躁。
這種“飛”的特質在某種程度上使他缺乏冷靜思考的能力,容易在激烈的戰斗中失去理智,做出過激的反應。
這種性格缺陷不僅影響了他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與同僚的關系。
張飛的字“翼德”象征著輔助和支持,這種責任感雖然是他忠誠的體現,但也可能成為他性格上的一種壓力。
作為劉備的重要支持者,張飛在關鍵時刻承擔了巨大的責任,這種責任感可能導致他在面對挫折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和憤怒,進而影響了他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
他在關鍵時刻的急躁反應,常常使得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盡管“益德”強調了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但張飛在性格上表現出的急躁和沖動,反映出他在修養方面的不足。
他的名字所蘊含的品德追求與他實際的行為之間存在矛盾,這種矛盾使得他在歷史上雖有忠誠之名,但在性格上卻常常被人詬病。
這種內外不一的狀態,使得張飛在歷史的舞臺上雖有光輝一面,卻也顯露出性格上的缺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