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身形魁梧,膂力過人,喜歡行俠仗義,早年替別人報仇,擅自殺人后逃亡。
初平年間,典韋投奔陳留太守張邈,后來又轉投夏侯惇,多次出戰有功,升任司馬。
興平元年,張邈和陳宮密謀迎接呂布,在兗州發動叛亂。
曹操率軍征討,與呂布大戰于濮陽,兩軍相持不下。
典韋率數十名死士沖殺敵陣,擊退呂布,曹操才得以撤退。
戰后,典韋升任都尉,負責守衛曹操大營,不久又升任武猛校尉。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荊州,到達宛城,張繡投降。
不久張繡反叛,率部偷襲曹操大營,曹操初戰失利,騎馬逃走。
典韋率部與張繡拼死力戰,終因寡不敵眾,重傷戰死。
曹操聽說典韋戰死,痛惜不已,奪回遺體并將其歸葬襄邑,曹操親自哭祭。
典韋被后世譽為勇將,陳壽說他雄壯威武,性情忠誠、謹慎穩重;
唐朝張驁、褚亮將典韋與樊噲、季布、羊祜等名將相提并論;
清朝袁枚、潘眉認為典韋和張遼、許褚是同級別的將領,忠勇壯烈,可惜未能封侯。
“典韋身形魁梧、膂力過人,喜歡替人打抱不平,有俠義之氣。”
“襄邑縣的一戶姓劉的人家,和睢陽縣的李永有仇,典韋要替姓劉的人家報仇。”
“然而李永曾經擔任過富春縣令,身邊的侍衛防備得很嚴密。”
“典韋為了接近李永,用牛車載著雞和酒作為禮物,偽裝成前往拜見李永的人,”
“入其府以匕首殺李永及其妻子,隨后緩步行出,取出車上刀戟離去。”
“李永居住在集市附近,典韋擅自殺人的事情,震驚了整個集市的人。”
“官府派人緝拿典韋,有數百人追擊典韋,可是忌憚典韋的勇猛,誰也不敢接近他。”
“典韋跑了四五里路,遇到同伴相助,與官府的人奮力一戰,方才得以脫身。”
“因為這件事,典韋的名聲被地方上的豪杰所知曉。”
“初平元年,董卓專權,陳留太守張邈與袁紹、曹操等人舉義兵討伐董卓,”
“典韋前往投奔張邈,在其麾下擔任軍士,歸屬司馬趙寵統領,曾單手舉起牙門旗,趙寵對他的才華能力感到驚異。”
“后來,典韋又轉投夏侯惇,多次上陣殺敵他都立下了戰功,升任司馬。”
“興平元年,曹操征討徐州時,部將張邈與謀士陳宮密謀迎接呂布,在兗州發動叛亂,兗州各郡縣紛紛響應。”
“曹操急忙從徐州率大軍返回,討伐呂布。”
“呂布在濮陽西邊四五十里的地方,另外駐扎有一處軍營。”
“曹操趁其不備發動夜襲,到天亮的時候擊潰敵人。”
“但是還沒來得及撤退,呂布就率領援軍趕到,三面交替進攻曹操的軍隊。”
“呂布親自上陣搏殺,從早晨一直打到太陽偏西,兩軍交戰數十次,相持不下,情況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