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繼續進攻龐德的軍隊,龐德身穿鎧甲,手持彎弓,與關羽的軍隊對射,箭無虛發。“
“將軍董衡、部將董超等人想投降關羽,龐德立即把他們處死。”
“龐德率部從早晨開始與關羽的軍隊激戰,直到午后,關羽的進攻更加猛烈;”
“龐德的箭用完了,就用短兵器逼近肉搏。龐德對督戰的將領成何表示,良將絕不會在死亡面前怯戰偷生,烈士也不會毀掉名節以求活命,今天就是自己死亡的日子。”
“龐德越戰越憤怒,越戰膽氣越壯;但是洪水也越來越大,將士們都紛紛投降。”
“龐德同部下將領一人及侍從兩人,彎弓搭箭,乘坐小船打算撤回曹仁的軍營。”
“水勢過大導致小船側翻,弓箭也丟了;龐德獨自抱著小船浮在水中,被關羽擒獲。”
“龐德被人押送到關羽的面前,站立不跪。”
“關羽勸他投降,表示他的堂兄龐柔就在漢中,自己也有意重用龐德,為何不趁早歸降。”
“龐德怒罵關羽為豎子,表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投降,如今魏王曹操率領甲兵百萬,威震天下;”
“劉備不過是平庸之輩,不能與曹操為敵,自己就算是死也不投降。關羽于是殺死龐德。”
“曹操聽說龐德義不投降,最終被殺,為之悲痛到流淚,封龐德的兩個兒子為列侯。”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派遣使者到龐德的墓前祭奠,追謚他為壯侯;”
“又賜予龐德的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封邑各一百戶。”
“正始四年,魏帝曹芳下詔,龐德等曹操時期的已故將軍,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廟庭。”
“初平年間,龐德跟隨馬騰討伐叛亂,升任校尉;”
“建安年間,曹操進兵征討袁紹之子袁譚、袁尚,袁譚派部將郭援、高干攻占河東郡,龐德隨馬超率軍抵抗,龐德擔任先鋒,斬殺郭援,因功升任中郎將,封都亭侯。”
“建安十六年,馬超舉兵反叛,被曹操擊敗,馬超率領部眾依附張魯;”
“后來馬超投奔劉備,龐德留在張魯帳下。”
“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等人隨張魯投降。”
“曹操聽說龐德驍勇,任命他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
“宛城守將侯音、衛開叛變,龐德率領部與曹仁攻克宛城,斬殺侯音、衛開,隨后駐軍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曹仁,龐德與于禁駐兵樊城北面。”
“時逢大雨,樊城被漢水淹沒,關羽乘船趁機發動進攻,包圍龐德和于禁。”
“于禁投降關羽,龐德則拼死力戰,因翻船落水被關羽所擒。”
“關羽勸降,龐德不從,被關羽所殺。曹操聽說龐德被殺,悲痛流淚,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列侯。”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下詔追謚龐德為壯侯。”
“龐德戰敗被俘,寧死不投降關羽,魏文帝曹丕追念他身死殉節,后世也多因此稱贊他,如晉朝史家陳壽、南宋學者王應麟等都稱贊龐德的寧死不降的氣節。”
蘇軾:話說關二爺,那可是三國里的頂梁柱,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跟玩兒似的。
白馬坡前,顏良那家伙估計還在納悶呢,怎么眼前突然竄出個紅臉漢子,手起刀落,腦袋就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