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公元177年—公元238年),字休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三國時期吳國著名將領,官至前將軍、青州牧,受封新城亭侯、嘉興侯。
朱桓早年擔任余姚縣令,后升任蕩寇校尉,率兵征剿山賊盜匪,因功升任裨將軍,授爵新城亭侯,
接替周泰鎮守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城北)。東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仁率大軍進攻濡須,
朱桓分兵迎戰,僅有五千兵馬,諸將恐懼。朱桓激勵士氣,用計擊敗曹仁,因功升任奮武將軍,晉爵嘉興侯。
東吳黃武七年(公元228年),曹休中計孤軍深入,朱桓與陸遜、全琮兵分三路圍攻曹休,
在石亭(今安徽舒城縣境內)大敗魏軍。次年朱桓升任前將軍,兼任青州牧。
東吳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魏國廬江郡主簿呂習打算開城投降,全琮和朱桓率軍接應,因事情敗露被迫退軍。
廬江郡太守李膺率兵追擊,朱桓親自斷后,魏軍恐懼不敢出戰。退軍途中,朱桓與全琮、
偏將軍胡綜因指揮權發生矛盾,擅自殺人,后聲稱狂病發作,返回建業(今江蘇南京)治病。次年朱桓病逝,終年六十二歲。
朱桓剛烈而有謀略,輕財重義、愛護將士,得到下屬擁戴,稱得上一代名將,孫權對他頗為倚重。
但朱桓心性高傲,恥居人下,與全琮、胡綜發生矛盾而擅自殺人,東晉史學家孫盛將他比作虎狼,作威作福,孫權縱容他犯罪,有損國家法度。
孫權擔任將軍時,朱桓作為孫權的幕僚,被任命為余姚縣令。朱桓前往余姚上任,碰到當地發生瘟疫,
糧食短缺,朱桓發藥施粥,賑濟百姓,當地鄉紳和百姓都很感激他。不久,朱桓升任蕩寇校尉,
被授與二千人馬,前往吳郡、會稽郡圍剿山賊盜匪,又把潰散盜匪中強壯者充當士兵,一年時間就得到萬余人。
丹陽郡、鄱陽郡山賊蜂擁而起,攻打城池,殺害劫持當地官員,四處駐扎。朱桓指揮手下將士輾轉征討,
將兩郡的山賊全部平定。不久,朱桓因功升任裨將軍,受封新城亭侯,后來又接替周泰鎮守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城北)。
東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二月,魏國大司馬曹仁率領數萬大軍進攻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城北)。
曹仁打算出兵襲取濡須南面長江中的中洲[a],假意放出風聲說要進攻東邊的羨溪(今安徽無為縣東北)。
朱桓分兵迎敵,派兵救援羨溪,大軍出發,突然得到曹仁大軍已經距離濡須七十里的消息。
朱桓急忙派人召回救援羨溪的軍隊,軍隊還沒有回來,曹仁的大軍就殺到。
當時朱桓統領的軍隊只有五千人,眾將士戰戰兢兢、心中畏懼。朱桓開解諸將,兩軍交鋒,
決定勝負的是統帥,而不是士兵多少。曹仁用兵打仗缺乏智謀勇略,而曹魏士兵怯戰,加之千里跋涉,
人困馬乏;而吳軍據守堅固的城池,南面通往長江,北面背靠山嶺,以逸待勞,從形勢上分析,
百戰百勝。即使曹丕親自前來,也不足以憂慮,更何況曹仁之流。
朱桓的分析頭頭是道,眾將士備受鼓舞。朱桓隨即命令全軍偃旗息鼓,主動示弱以引誘曹仁攻城,
曹仁果然派遣其子曹泰率軍進攻濡須城,又另外派遣將軍常雕指揮諸葛虔、王雙等人,乘坐油船襲擊長江里的中洲
曹仁則帶領一萬人馬留守橐皋(今安徽省巢湖市),在后方負責接應曹泰、曹泰等人。
朱桓首先派遣兵將前去攻打敵軍的油船,襲擊常雕等人,然后親自率軍抵御曹泰的進攻。
曹泰攻城不下,只得燒毀營寨退兵,朱桓乘機出城掩殺,兩面夾擊大破魏軍,斬殺魏將常雕,生擒王雙,派人將常雕首級和魏將王雙送往武昌報捷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