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對微調了,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再看一遍
襄陽,鎮南將軍議事堂內。
雄踞荊楚的州牧劉表正端坐在主位上,雖然久居上位,已然養成了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但頭上斑白的須發和臉上扭曲的皺紋,又似乎在無聲的宣告屬于他的時代即將離去。
堂內坐滿了人,其間的高官重臣,不是荊襄大族,便是北來士人,而二者又涇渭分明般的列于兩側。
此刻堂上氣氛壓抑無比,劉表沉吟良久,方才長嘆一口氣,道“天下不幸,袁本初竟盛年棄世,膝下諸子,誰能擋曹操耶”
“鄴城諸公,當是蟲豸于此危難之際,不以卻敵為重,竟亂長幼統序,擁袁顯甫袁譚為主,又何以服眾耶今袁顯思袁尚自領車騎將軍,兄弟鬩墻,只在眼前矣。”
“袁氏既滅,則何以制曹孟德耶”
“今中原將有大變,我荊州該當如何,諸君有何高見”劉表起身環視堂上眾人,問道。
蒯良起身拱手,答道“明公居于荊楚,二袁居于河北,間隔萬里,固難及也。且袁氏連年喪敗,本已疲敝,又遭兄弟鬩墻,則此土崩瓦解之勢,無人可救。不如修書與二袁,申以利害之要,勸其和睦相處,勠力同心。若其事緩,或能擋曹操一時”
劉表點了點頭,“子柔老成之言。”
遂吩咐說道“仲宣何在”
“粲在此”王粲從角落中出現,答道。
“仲宣才學過人,亦善屬文。今命你書信二封,使人分持二袁,勸之以和睦為上,勠力對敵,切不可使外人乘虛。”劉表說道。
“諾”
王粲無奈的應下,他在劉表治下除了替他寫文章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作用。但是對于王粲而言,他又怎么只滿足于寫文章。但寄人籬下,為了糊口養家,不得已效力而已。
“咳”
劉表靠在憑幾上,問道“現交州戰事如何”
“啟稟明公,賴太守賴恭、吳將軍吳巨與張津多有交鋒,然互有勝負。據書信所報,張津部下士氣低落,士卒多有死傷,我軍進展順利。賴太守請求增兵。”別駕劉闔答道。
在謀取益州失敗后,劉表又把目光投向了交州。在平定張羨之后,多次派兵前往桂陽、零陵等郡,與張津作戰。不過劉表自身缺乏用兵才能,故常以幕后者的身份出現,把戰事委與吳巨,又讓賴恭作為督軍,令二人互相制衡。
不僅在交州戰事上如此,他對待劉備的態度也是如此。對于南下投效他的劉備,劉表心有疑慮,時常提防他。
就劉表而言,他是個矛盾體,不僅在統兵上,甚至許多決策上,劉表都表現得極其多疑。
官渡之戰前,袁紹遣人求助于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亦不肯協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江漢之間,以觀天下之變。在蒯越的勸說下,劉表派韓嵩出使北方。聽見韓嵩稱贊曹操為明主,又氣得要殺他。
在官渡之戰后,劉表感受到危險,為了幫助袁紹,牽制曹操的兵力,遂派遣劉備北伐。但聽見袁紹病逝,以及劉備取勝,既想著進圖無用,又擔心劉備坐大,便拒絕了劉備派遣援軍的請求,反讓他撤軍。
劉表遲疑少許,說道“讓賴太守不必急于求成,當下只需緩圖即可。”
“諾”
念及北伐戰事,劉表問道“據劉中郎劉虎所報,玄德破敵乃是從高人指點,此人名曰霍峻,字仲邈,諸位可識得此人否”
聞言,王粲頗是驚訝,他的好友不是隨軍北上觀劉豫州作戰,怎么在陣前效力,還獻策破敵。莫非他真有自己吹得那么強,有吳起之才
“霍仲邈,南郡枝江人,任麥城市長。仲邈上月初至襄陽,常住仲宣處,以善斷大勢著稱,曾料官渡、長沙之勝,又斷益州之爭。左將軍在襄陽時,曾于宴上偶遇此人,謂曰俊杰,故邀其隨軍耳。”王凱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