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又為昏禮,即于黃昏之時,陰陽調和之際,結二姓之好。
周制婚禮,無聘無宴,重夫妻之情,共牢而食,合巹而酳,乃是成婚。又因女嫁遠方,父母悲思,故婚禮不賀。
秦漢婚禮,繼承周制,然亦有發展。傳至西漢孝宣皇帝,帝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故而始有筵席,富貴之家,筵席愈發隆重。
黃昏之時,荊州官吏人頭攢動,筵席兩側鼓樂齊鳴,可謂人聲鼎沸,恍如進入市井當中。這場宴會幾乎集結了荊州所有高層,以及士族名流。
下了牛車,霍峻拎著包裹棗子、桂圓等物的禮盒送到侍者手上,并報上自己的名字。
漢代份子錢初顯,但多是送些祝福新人的物品,禮輕情意重,不講究排場。份子錢有講究之時,還是明朝朱元璋貼教民榜文,要求婚禮之時,各家要隨份子錢。
在侍者的引領下,霍峻初進筵席。他的位置是在筵席的中等位置上,符合他在荊州的地位,周圍左右也是熟悉之人,如伊籍、傅巽、蒯祺等刺史府上的老面孔。當然也有不認識之人,大體是襄陽本地士人。
伊籍湊了過來,贊嘆說道“仲邈,此婚禮之景,籍平生未曾見過,實在令人驚艷。”
作為荊州頂級兩家的聯姻,今日婚禮的奢靡遠超眾人的想象,其最令人驚嘆就在于婚禮場景的布置上,蜀錦為帳,上繡漢紋,玄色為主,鎏金為綴,紅毯鋪地,珠翠飾墻,美輪美奐,讓人望而生嘆。
霍峻望著喜慶的宴會,意味深長地說道“過猶不及,喜則生悲,悲亦生喜。”
聞言,伊籍甚是茫然,喜宴怎么與悲搭上關系了
此時,劉備、劉琦二人并身入筵席,談笑風生,關系甚是融洽。二人行走將間,筵席上的賓客起身向二人行禮問候。不過路過霍峻身前時,三人會心一笑,且劉備暗中向霍峻打了個手勢。
新郎迎親未至,賓客們互相攀談。
少頃,徐庶領著身高八尺,相貌俊偉的男子走到霍峻面前。
“元直兄”
“仲邈”
青年躬身行禮,說道“在下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郡人也,見過霍參軍。”
“見過孔明”
問好之時,二人都在互相打量。相較于英武勃發的霍峻,諸葛亮具有儒雅之氣,其間摻雜著青澀之感。
初見面諸葛亮便對儀表達人霍峻,心生幾分好感。
徐庶摟著諸葛亮的手臂,笑道“仲邈,孔明乃承彥公門下貴婿,荊州俊杰,諸子百家,無所不精,無所不通,可為名士,水鏡先生曾贊為臥龍。”
“元直繆贊,亮不過微末之才,隆中耕夫”諸葛亮自謙說道。
對于盛名的諸葛亮,霍峻神色自然,笑道“天下紛亂,朝為耕夫,夕為上卿,皆未可知。”
又閑聊幾句,諸葛亮便離開,走到他的姐夫蒯祺身旁。
待諸葛亮走后,霍峻拉著徐庶的手臂,低聲問道“孔明可知我等謀劃”
徐庶搖了搖頭,說道“事關機密,不敢多語。”
“那江東之事呢”霍峻問道。
徐庶面露難色,遲疑說道“月前,孔明言玄德公難以起復,恐要在新野蟄伏。庶酒醉之下,曾隱晦透露過江東之事。請仲邈放心,孔明雖是襄陽士人,但不與蔡瑁、蒯越同為朋黨,因徐州之事,其心慕玄德公。”
徐州之事乃是指曹操屠殺徐州百姓,劉備率軍救援之事。
霍峻盯著諸葛亮的背影,嘆道“希望今日筵席能成。”
對于諸葛亮的立場,霍峻是相信的。畢竟歷史上的劉備情況不比這好,且曹操南下在即,如果諸葛亮不是心慕劉備,怎么可能會跟隨劉備身邊。但霍峻就怕會出了差錯,導致下江東功虧一簣。
“新郎到”十幾名侍從高喊。
筵席上交談的眾人各回其位,霍峻也與徐庶分開,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