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太史慈騎射一箭射斷旗桿,讓劉琦記憶深刻,從而留下心理陰影。事后他還僥幸自己沒有露頭,萬一露頭了,豈不是讓太史慈一箭爆了頭。
霍峻手撐劍柄上,笑道“太史慈匹夫之勇而已,且我軍尚有關君侯及張將軍,其威震中原,號為虎狼之將。太史慈區以射術見長,雖有驍勇之能,然萬軍從中,軍陣廝殺,一人之能不足為懼。”
騎將驍勇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突騎,長槊鐵甲陷陣沖鋒,破陣殺敵,魏之張遼,漢之關羽,晉之文鴦便是如此。張遼橫馬在前,白狼山一戰,以少敵眾,斬殺蹋頓;關羽率眾突陣,白馬之戰,取顏良首級;文鴦單騎入陣,壽春一役,殺傷百余騎。
另外一種便是以太史慈、公孫瓚為代表,以騎射驚人而出眾。公孫瓚以善射騎士為左右,號白馬義從;太史慈為救孔融,單騎突出北海城,射殺十余人。
當然也不是說善突騎不會開弓,善射不會陷陣,只能說兩者之間,肯定有水平差距。畢竟不是所有騎將都是呂布,即能善騎突陣,以數十騎破張燕軍陣,三百騎敗袁術;又善射術,以飛將著稱并州,后又轅門射戟,化解兵戈。
因而相比于太史慈這種善射的驍勇,其看似駭人,頗有威脅。但在霍峻眼中,在戰場上的危險不如關羽、張飛、趙云來得大。若在水戰上,太史慈也是不如甘寧來得驍勇。
劉備插入二人的對話當中,說道“仲邈,今下之難在于太史慈、孫賁二部兵眾,且那孫輔本部兵馬也在路上。屆時三部合軍,敵寇勢強。我軍雖是勢眾,人數高達三萬之眾,然可戰之兵實不足兩萬人。”
別看黃祖、劉琦、劉磐、劉備四部合兵人數高達三萬余人,但作為大軍主帥的劉琦缺乏能力,實際掌軍之人劉備缺乏聲望,說話威信力不足。此前劉磐追擊太史慈兵敗,就是不聽劉備的建議。
再看大軍兵馬,劉備今下雖有士兵萬人,然近半是新兵,扣除趙云堅守彭澤的兩千人,可戰之兵不過四、五千人。黃祖手握大軍漂浮于鄱陽湖之上,黃射留守柴桑督運大軍糧草,這萬人大軍游離于大軍之外。
真正的主力仍是劉磐、劉琦統率的萬余人,劉備四、五千人,及霍峻的千余人兵馬。這就是聯合軍的弊端,人心不齊,各有心思,雖是人眾,但卻無法合力。
霍峻沉吟少許,問道“孫權可有異動”
“子龍昨日來信,言其已擊退凌統。據其探查所知,孫權自江夏回軍之后,攻破丹陽保屯賊后,留督軍陳勤,統率各部數千人,圍攻麻屯。其率本部回師吳郡,又分散諸將以征地方郡縣賊寇。”劉備說道。
不得不說聯合軍進討江東卡了個非常合適的時間點,孫權率兵回江東,攻破保屯后。為了平定地方上的賊寇,韓當、周泰、呂蒙等將全部外放出去,擔任縣長或是縣令。
本以為太史慈、孫賁、孫輔、徐盛近三萬兵馬能把聯合軍擊退柴桑,沒想到聯合軍利用水師分兵進取,行動迅速,劉備率軍越過柴桑,堵死太史慈北上救援柴桑的路。然后霍峻、黃射僅花了兩三日便破了柴桑城,令人措手不及。
當孫權聽到聯合深入豫章北部諸縣時,欲率兵馳援。然而手中親信將校派出去征討盜賊,一時間湊不出多少人馬,想要重新征調他們,需要不少時日。
霍峻心中了然,如今已經到了初期計劃中最為困難的時候,必須抓緊時間,打個時間差,擊敗太史慈、孫賁聯軍,然后逼退孫權、周瑜。當然當下這局面比他預期的發展,好上了不少。
在他設想的計劃中,孫權、周瑜已經前來發兵,自己需要趕赴彭澤縣,堅守城池,堵住孫權、周瑜率師西進的腳步。且同時間內,劉備必須擊敗太史慈、孫賁,方才能在豫章站穩腳跟。
霍峻打起精神,說道“玄德公,可否帶去觀太史慈、孫賁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