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不愧是沙場宿將,他軍陣本就嚴整,又有張異所部給他爭取的時間,其軍陣恍如烏龜陣,極其難浚否則趙云也不會尋上霍篤,嘗試步騎結合入陣殺擔
承受完矛雨后,黃蓋的軍陣被潰卒所沖擊。那些潰卒被霍篤所不驅趕,直晃晃得撞上鋒利的長槍陣。
“啊”
一聲凄慘的哀嚎聲響起,絲毫不能阻止霍篤所部沖鋒的決心。趁著敵寇長矛被身前尸體所阻擋時,霍篤持盾大步奔前,與身側同族部曲排成盾墻,然而猛地發力,撞上黃蓋的盾陣。
“殺賊”
霍篤單手撐住大盾,然后單手持刀從盾牌的縫隙中刺去。微彎的環首刀從盾牌縫隙中戳過去,直插持盾的敵軍腹側。鋒利的刀鋒下,噗嗤一聲,刺入他的腎臟。抽回的那一刻,持盾手倒地身亡,暴露出身后的長矛手。
與此同時,他身側同族部曲也擊殺成功,一起躋身而入,利用手中的盾牌與環首刀與長矛手搏斗。
標槍投擲,大盾近戰,利刃穿刺,這是屬于羅馬軍團標志性的作戰風格。殊不知羅馬軍團早期并非這種沖擊作戰風格,早期軍隊仿效希臘采用長矛方陣,被凱爾特饒沖擊戰術打法擊敗后。羅馬軍隊吸取對方風格,從而自我進化形成的迅猛突擊戰術。
這種突擊戰術僅適用于步軍方陣體系當中,利用近身武器的優勢,發動舉盾猛進的勇武,從而瓦解長矛方陣。因而如此高要求的戰術打法,僅適用于極高素質的兵源。
霍峻在早期練兵之時,便是讓部曲嘗試學習如茨突擊戰術打法。畢竟長矛手不值錢,凡是讓普通農夫持矛操練數月,都能達成形成槍陣的基本戰術要求。然而近身搏殺卻是不同,需要長期磨練,沙場廝殺,刀口舔血殺出來的,這也是為何跳蕩兵珍貴的原因了。
“殺”
霍篤操使刀盾,左右格擋,斬殺長矛手。他又與突入敵陣的部曲,形成圓盾奮勇拼殺,占據陣線的缺口,將更多的士卒引入而來,擴大戰果。隨著大量部曲殺入,黃蓋軍陣的第一道防線被撕開,并且深入殺將進去。
然而征戰沙場的黃蓋又怎么會這么簡單,在他的軍令下,軍陣的刀盾兵迎上去,與霍篤他們展開貼身近戰。雙方皆是好手,互相纏斗在一起,輾轉騰挪,奮勇搏殺,誰也不讓誰。
陣外,趙云看著即將從四面包夾而來的大軍,神情頗是著急。
當張異所部被潰之后,孫權便已經發現他們的動向,調遣周泰、蔣欽包抄斷后。試圖將這批膽大的匪徒,弄死在他們的軍陣鄭
趙云也有應對之策,他已命士仁、趙烈各領五十騎兵前去拖延時間。若再沒有信號,他必須讓霍篤撤回來。
軍陣中,步卒在霍篤的統率下舍生忘死的搏殺著,時而與對手單人對決,時而與同僚形成軍陣,憑借著他們過饒武藝,默契的配合,一時間內壓著對方的士卒進攻。
若從空往下看,霍篤率領的部曲正在緩緩的迫近黃蓋將旗。
一百四十步
一百三十步
一百二十步
到達約定距離
在砍殺一名刀盾手后,霍篤抬了眼目測了下距離,怒聲喊道“舉旗”
見到紅旗揮舞的那一刻
“殺”
“隨我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