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篤站在輕車上,緊張觀望遠處集結的曹軍騎卒,嘴里催促著士卒趕緊布置車陣。
戰車雖在秦漢之時,退出了正面作戰的歷史舞臺,然而軍隊序列中卻一直保留著配置,直到明清時都還有在軍中使用。
在漢匈戰爭期間,漢軍也發明出戰車的新式戰術,如名將衛青,以戰車結陣抗敵,騎卒為左右兩翼作戰的戰術打法,與匈奴作戰,打出名震天下的漠北之戰。
南宋武帝劉裕亦是精通戰車打法,利用臨水列陣,誘敵上鉤,列行車陣,以破敵寇,以三千步騎逆擊北魏三萬大軍,得以名震中原。
霍峻出生荊楚,又來自后世,在統兵期間自然會去深入研究歷代名將的戰術打法。戚大帥的鴛鴦小陣,縱橫山丘溝壑,自己能守住彭澤城,鴛鴦陣居功甚偉;出任鄱陽太守,屯兵桑落洲,面對可能會交手的曹軍,霍峻自然又去研究劉武帝的卻月陣。
擁有了統兵經驗,再去研究卻月陣,霍峻有不一樣的領悟與體會。卻月陣本質屬于車陣的變種,又結合水戰戰術,兩者結合之下,卻月陣將車陣的弊端暴露無遺,即缺乏機動性,屬于陣地戰的形式。
然而這也是卻月陣的精髓奧秘所在,劉武帝發現這個缺點,并且又將這個補上,即利用臨水列陣,誘敵行半渡而擊的打法。
為何半渡而擊是最佳的進攻時間,其中原因不難讓人理解。若太早進攻渡河軍士,戰果達不到最大化;若太晚進攻渡河軍士,軍陣已成不易攻克,因而半渡而擊實際上是將戰果達到最大的帕累托最優解。
武帝機智的利用這點,如霍峻當下正在做的一樣,派遣少數精銳聯結車陣,吊住對方的胃口,讓對方期待己方派出更多的兵力,然而擊之。
但是一旦結成車陣,對方就能意識到軍陣已成,必須馬上擊之,否則將是困難。可是車陣已成之后,軍士又布置完畢,豈是能那么容易被擊敗的。
“上弓弩,樹狼筅,上鉤鎖。”
霍篤踩在輕車上,望著煙塵四起的正面,擦著額頭上的汗水,喊道。
面對集結的騎卒,不僅霍篤緊張得不行,麾下的六百士卒也在手忙腳亂的布置車陣。六百精銳步卒,共有百輛輕車,六人配一車,二人持狼筅,四人持刀矛,依托輕車作戰。在車陣中狼筅依舊好用,巨大的身形,密集的枝干,不僅可以當拒馬,也可增加己方士卒的士氣。
至于給輕車上鉤鎖,則是為了增強車陣的穩定性,不易被步卒正面突破。
河灘上卻月陣逐漸成形,然而戰船上的霍峻按旗未發,僅讓六百人孤懸江北。而在那皖水東岸,曹軍騎卒在遠處陸續集結,引而未發,似乎等待著什么。
“將軍,霍中郎升大紅旗了”侍從扶著船墻喊道。
霍峻只見卻月陣中升起大紅旗,這是代表著陣成的含義。
“來人,升旗送高中郎所部上岸”
“諾”
軍旗飄揚,浮在皖水上的船只運著上千名步卒靠近東岸,這些士卒或經過踏板上岸,或踩著皖水上灘,背負弩矢,又抬著二十架床弩上岸,趟著水花前行。
卻月陣布成之后,為抵御敵軍的沖鋒,必須配備相應的勁弩強弓,以保護軍陣,盡可能大量殺傷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