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心弦有被撥動,揚了揚手,嘆息說道“你等且走吧”
“父親”
劉封策馬而上,皺眉說道“蠻夷不服王化,畏威而不懷德。今若輕易縱之,我軍威名恐蕩然全無。”
諸葛亮目光掠過劉封,不由暗自搖頭。性情剛猛,眼光淺薄,雖有勇力,卻不可為君。今后主公若有子嗣,當立仁義之主為君,方可治世安民。
劉備抬手阻止了劉封,沉聲說道“人與牲畜相比,當以人為先,畜為次。人畜輕重不分,豈可成為人乎孔子曰,君子不以畜害人。今若殺之,乃是無德;且他們因我等戰事所累,無稻可食,不得已獵馬進食。今若殺之,乃是無義。”
頓了頓,劉備語重心長說道“封兒,當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騎卒散開口子,讓這些山越蠻夷走。尤騫見劉備如此仁義,面露感激之色,叩首說道“多謝貴人仁慈,若有機會騫當以命相報。”
劉備望著尤騫等人的背影,猶豫半響,喊道“你既為族長,不知族內有多少人丁”
“族人男女約有二千余口。”尤騫答道。
劉備長嘆了口氣,說道“伱等且在這稍等片刻,某再送七日口糧草與爾等。七日之后,戰事定會平息。”
“貴人”
尤騫神情震驚,眼角隱有淚水,說道“貴人不計較我等殺馬之仇,又憐我等疾苦,我等蠻夷之人,將何以報之”
劉備挽著韁繩,笑道“備不求你等報恩,你等勿害我之戰馬即可。”
“哈哈”說完,劉備大笑而走。
諸葛亮騎馬跟上,贊揚說道“主公仁義著世,有穆公亡馬之德。今日主公之義舉,必能使山越百姓感恩。”
劉備感懷而嘆,說道“戰事紛亂,百姓受饑,備于心何忍。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怎能因牲畜而害良人。”
劉備策馬緩行至營門時,卻見諸葛瑾、步騭、嚴畯三人立于門前。擔心三人有離去之意,劉備翻身下馬,趨步上前,拱手問道“三位至此,莫非可有要事是否備招待不周,令三位欲離軍而走。”
三人對視而笑,諸葛瑾領頭而出,拱手稱道“將軍仁德濟世,武略兼重。我等三人居將軍帳下多日,難以報將軍之恩,若將軍不棄,我等愿為將軍奔走效力。”
“若將軍不棄,我等愿為將軍奔走效力。”三人應道。
“恭賀主公”諸葛亮拱手說道。
劉備笑得合不攏嘴,連聲說道“三位先生身有大才,愿助備一臂之力,備心中甚是歡喜。”
“備得三位先生投效,當設宴為此慶賀。”
“將軍不必,待得勝大破孫權之時,行慶功宴亦是不晚。”諸葛瑾阻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