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沉吟少許,說道“京口堅固,有烽火臺為警,又有重兵把守,孔明言仲邈為此而憂。以備用兵觀之,即便仲邈不行那驕敵之策,亦是難破京口。且臧霸兵至巢湖,虎視廬江,仲邈即便欲出兵,江水相隔千里,易讓臧霸乘虛而入。”
倒不是劉備為霍峻說好話,而是霍峻所面臨的困難不小了。皖城距離京口千余里,聲勢浩大的出兵,則容易被臧霸探查。臧霸雖是小諸侯,近期歸降曹操,但不代表臧霸不愿撿功勞。
但凡霍峻在京口城下呆得久,臧霸必然越過巢湖進攻空虛的廬江。除非霍峻能在臧霸沒反應過來前拿下京口,從而整合江南與廬江的力量對敵。
只能說千里奔襲京口,一日盡取烽火臺,這種指揮作戰實在太騷氣了。可惜的是相隔太遠,劉備、劉琦根本不知道霍峻那邊的戰況。
“那以叔父之見呢”劉琦問道。
劉備思慮半響,說道“仲邈短期難克京口,若我軍能打下吳縣,京口亦將不戰自降。”
“可”劉琦起身告辭,說道“既然如此,勞煩叔父指揮用兵了。”
“慢走”
待劉琦離開后,諸葛亮從屏風后走出,感嘆說道“長公子性情敦厚,世間難得啊”
“伯瑋性情敦厚,具有仁孝之風。故威碩、憲和勸備奪伯瑋基業之時,備于心不安啊”
劉備招呼諸葛亮坐下,嘆息說道“某入襄陽,徒有名氣,景升兄忌憚于某。幸得伯瑋信任,與備同下江東,助某掙脫牢籠,展翅高飛。”
“今若奪之,雖得江東基業,但備卻已是無信之徒。今后安有顏面見景升兄父子乎”在戰事進展順利的當下,劉琰、簡雍二人提議在拿下吳縣后,劉備向劉琦下手,奪取劉琦手上的兵馬,占據江東為基業。
但劉備怎么舍得下手,故以不忍奪之為由,拒絕了他們二人的建議。劉琰又言擔心拿下江東后,站穩腳跟的劉琦會翻臉不認人,極力勸劉備深思考慮。
劉備拿捏不準,今日邀劉琦密談,便是有試探劉琦之意。今言語試探劉琦,不見劉琦有反悔的跡象,仍是誠心相待,這讓猜忌的劉備深感慚愧。
諸葛亮跪坐到榻上,為劉備倒了盞茶,說道“主公仁義著世,非曹操、公孫瓚之徒可比。今長公子不改契言,以誠待主公。為御曹操舉兵南下,亦或是奸詐之輩離間關系,主公當與長公子交好,以免讓外人離間得逞。”
在諸葛亮看來,劉備不奪劉琦基業,那么接下來他與劉琦的關系應當要更加親密幾分。畢竟有人這么勸劉備,難免沒有人這么勸劉琦。
劉備抿著茶水,說道“我與伯瑋雖非同宗,卻是同姓,欲行和親交好之事亦是不能。”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主公與長公子同姓不婚,但關、張二位將軍與主公情同手足,他們之女不就是主公之女”
“亮素聞關將軍膝下有一女,性情。”
忽然間,諸葛亮卻不知怎么稱贊關羽之女性情,畢竟女似父,可不太好。
斟酌少許,諸葛亮說道“性情純真,又知詩經儒學,許以長公子之子為妻,倒也是可行。”
聞言,劉備臉色頗怪,說道“伯瑋之子,性情柔弱,以云長之女配之,豈不是家宅難寧。且云長之女年紀尚小,這不太合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