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燈光下,一封江東水師的戰報擺在案上,孫權呆坐在榻上,神情既痛苦,又悲傷。
“公瑾、子烈、公奕、幼平”
在孫權的腦海中浮現出,這幾年間死難十余位的江左將校。既有孫氏三代老臣,亦有孫權的心腹愛將。
孫權又念起了兄長孫策的臨終前的遺言,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哎”
孫權苦笑不已,喃喃說道“實如兄長所言,某敗于軍略之上。”
繼而,孫權又嘆息自語說道“若給孤幾年時間,收將校之心,舉賢納眾,江左當可穩固不失,怎又有今日之局面”
孫權雖不知大勢如何,但他心中卻有隱約的感覺。兩年多前的夏口之戰,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他的表哥兼岳父徐琨身亡,他徹底成為江左之主,執掌兵權,開府理事。
如果沒有二劉入江左,他可以理順軍事,內安群寇,外攘群雄,坐穩江東。卻不曾想那年初回師平寇,開府理事不久,二劉氣勢洶洶,兵入豫章,自己的命運也再次改變。
“麾下,眾人已至議堂,張公請麾下出席。”侍從說道。
“好”
孫權從侍女手上拿過冷巾敷臉,緩了緩情緒。即便他兵敗,不日將受拘于他人之手,他亦要保持他的風度。
少頃,孫權又是衣冠楚楚,威儀有度,坐至議堂榻上。
孫邵暗嘆了口氣,說道“啟稟麾下,東山一役,周公瑾、陳子烈、蔣公奕等將校軍士戰死,水師戰艦付之一炬。軍士逃命,吏員棄職,百姓惶恐。今局勢危急,懇請麾下明之,以定奪生死之事”
孫權擠出笑容,問道“諸位乃我江左重臣,不知有何高見”
朱治沉默良久,說道“麾下若不愿歸降荊州,可出海向南,浮海至會稽侯官今福州。會稽侯官地勢險峻,山嶺叢生,聚攏蠻夷,可與荊州作戰。”
朱治這個方案并非癡人說夢,孫策平王朗之時,王朗不愿歸順孫策,率部曲坐船,南渡會稽侯官。雖然依舊被擊敗了,但亦是一條靠譜的方案。就是孫權可能要與蠻夷為伍了,且愿隨他南逃至侯官的官吏,估摸沒幾個。
“不可”張昭否決說道“會稽雖是崇山峻嶺,敵寇難入,但山越卻是久反之眾,我孫氏待其無恩。今南逃侯官,恐遭大禍,麾下切不可渡海投之”
孫權張了張嘴,又看向眾人,說道“今北上投效曹操何如”
張纮捋著胡須,說道“曹操挾天子令群雄,大漢正統于中原。以麾下之聲望投效天子,必能得其重用。且麾下親族多在許昌,有姻親之關系,可保富貴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