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用那鈴鐺般大的眼睛盯向梅敷,那眼神中充滿了冷意,嚇得梅敷不敢說話。
“君義帶梅君長及治下夷民南撤,交予黃將軍。”張飛吩咐說道。
“諾”士仁拱手應道。
張飛握著韁繩,大聲說道“張合雖是逃竄,但帳下仍有兵馬在外劫掠,且隨我斬賊兵。”
“諾”
霍峻交代張飛的任務,即是擊敗張合后,遷走柤中蠻夷。至于隆中那邊由李通看守的數萬百姓,將由霍峻及帳下兵馬解決。
今張飛雖沒擊敗張合,但卻也盡得數萬柤中蠻夷。而此時的霍峻也已有動作,行聲東擊西之策。
黎明之前,漢水江面上,數十艘大船借著夜幕的漆黑,偷偷向西而行。船上載著丁奉、俞韶二將及帳下精銳軍士三千,他們將夜襲隆中山區。
為了掩護二將,霍峻夜襲曹仁的峴山大營。此時峴山、襄陽東面水域燈火大亮,映照江水,吸引所有曹軍的動向。
為何此次遷民如此之難,需要如此與曹軍周旋。核心在于此次的百姓在襄陽周邊,而不是遠離襄陽的地區。
江陵、襄陽之間有七八百里的平原、丘陵,隨著曹仁撤至襄樊。曹仁的所能輻射的范圍不大,僅有一兩百里間。但曹仁所遷徙的中廬、宜城等百姓,距離襄陽不足百里。
霍峻野心甚大,他欲將戰線推到當陽,又將襄陽周圍的百姓盡可能地吃下。如果他率先遷徙,則容易被曹仁突擊。畢竟虎口奪食,可不容易。
今曹仁已聚百姓于隆中山區,霍峻只需擊敗李通,則能掠民而走。
你若問夜襲軍營混亂,百姓趁黑夜逃走怎么辦
那就要感謝李通了,為防止百姓逃走,李通將百姓安置在山坳里,三面環山,北臨出口。僅要丁、俞擊敗李通,則能全得百姓。
下船的岸邊,距離隆中山坳僅有十余里。
丁、俞二將率軍士打著火把而行,各屯、各什用繩索相連,免得有軍士走失。臨營寨六七里時,大部分軍士熄滅火把,依靠稀稀疏疏的火光前行。
有夜襲經驗的丁奉將隊伍分成數列,自己率銳士前行,途中抹掉哨卡士卒的脖子,緩緩逼近營壘。
此時曹軍營壘中,李通懶洋洋地躺在營帳內。近日的他幾乎忙壞了,漢南百姓大多不愿遷徙,除了讓士吏帶頭外,他便是使用武力威脅遷徙。
驅使漢南百姓到隆中山坳,然欲逃亡的百姓亦是不少,每日他都要防止百姓逃離。又要解決百姓之中發生雞毛蒜皮的事,讓李通甚是煩惱,非是他所求也。
他本是游俠出身,時逢天下大亂,他遂與同郡人陳恭起兵。其中用卑劣手段兼并了其他據兵叛亂的人,又吞了陳恭帳下的兵馬,成為了朗陵縣一霸。
于建安元年時,他瞧準機會投靠曹操,開始了他的升遷之途。今時已官至汝南太守,他見曹操兵敗金口,又從汝南、江夏邊疆趕來,以來幫襯曹操。希望此次北遷百姓后,曹操又會封賞他。
實話而言,若無天下大亂,以李通、霍峻、魯肅等普通豪強怎能身居高位,蓋每個混亂的時期都是他們躍遷的機會。因而李通也絕非普通人,否則他也爬不到高位。
李通受命遷民以來,他盡心盡責,將自己的軍營布置在山坳口,防止百姓趁機逃竄。他本警惕霍峻來奪百姓,但從他扎營開始時間內,始終不見霍峻大軍,在他東面有襄樊、峴山為阻,故而他也漸漸懈怠下來。
忽然間,山坳內有百姓此起彼伏的喊鬧聲響起,讓入睡就被吵醒的李通大皺眉頭。這種百姓的吵鬧聲幾乎每晚都有,不是你偷我家東西,就是你碰我家媳婦。
吵鬧聲漸漸消失,李通已是呼嚕大睡。然不知過了多久,此時營寨內又響起嘈雜聲,李通于睡夢中隱約聲響,他以為是山坳內的百姓發出的聲響,卻又繼續埋頭睡覺。
接著,營帳外親衛驚慌地大喊道“將軍,不好了”
本是昏睡的李通,憑借他久經沙場的經驗,猛地從榻上爬起,問道“怎么回事可是百姓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