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抬手推辭,說道“劉荊州,景升兄之子。備視若子侄,豈能謀取荊楚至于益州,劉季玉亦是前漢宗親,又與吳楚誓有盟約,今下不可圖。”
劉備前半段話是真,后半段話亦真亦假。若不是劉琦不肯借夷陵,劉備早讓甘寧駐扎夷陵,依仗霍峻的幫助,窺視益州。
后半句的今下不可圖,暴露了劉備的心思。今下三家盟約不能圖謀,但是沒說以后不能圖謀。可以說劉備聽出了法正的試探,又給出自己的回答。
法正聽出劉備的意思,會心一笑,說道“正將與使君分別,今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若有不當,望使君體諒。”
劉備為法正倒了樽酒,說道“孝直請言,備愿聽指教”
法正向劉備拱了拱手,沉聲說道;“以正之見,江東雖有長江之險,舟舸為馬,然地處東南,地廣民稀,非與曹操抗衡之基。且江淮凋敝,百姓稀少,豈能北伐中原”
“益州沃野千里,財富民眾,實乃天府之國。賢才之士久慕明主,驍勇之將多望英主。使君若能與荊州合盟,起吳楚之兵,西入巴蜀,得益州之地,又吞江漢之眾,則江水萬里,盡為使君之所有。”
“屆時使君遣上將伐交州,交州舉郡縣歸附,使君則有南方四州之地。彼時糾集南方之眾,領四州之銳士,舉兵北伐,漢室當興也”
劉備斟酌幾許,說道“孝直之意,備已是心領。然今盟約初下,益州暫不可圖。荊楚,伯瑋之所有,備不忍謀奪。”
法正挺直腰背,指點說道“益州暗弱,張魯在北,時有欲侵犯之意。曹操地有中國,豈能坐視吳楚合盟,當謀圖關隴,得望巴蜀。使君不取,曹操早晚亦會取之。”
魯肅應和說道“主公,法先生所言有理,益州沃土,讓于虎狼,不如主公自取。”
劉備面露難色,說道“興霸曾言巴蜀有山川之險,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易守難攻。即便奪取三峽,亦有白帝、江州之險,重重艱險,豈能輕易入之。且備居江東,隔有荊楚,欲入益州,當是遙不可及。”
甘寧,益州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自歸劉備以來,甘寧曾向劉備獻南北之策。及金口之戰后,甘寧與魯肅聯手向劉備進言租借夷陵,以備來年伐蜀。有甘寧這個本地人在,劉備豈能不知益州險要閉塞。
“哈哈”
法正胸有成竹,笑道“若是劉璋請使君入蜀,卻不知使君以為如何”
“嗯”劉備面露驚訝,說道“益州地廣民豐,北有葭萌之險,怎會請備入巴蜀。”
法正為劉備盤點,說道“益州看似太平,然劉璋暗弱無能,治下多有驕縱之士。如將軍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似有不順之意,劉璋甚是畏之,不敢輕用。怕將校建功,如行效趙韙、婁發等舊事。”
“若逢強敵入寇,外有兵戈憂患,內有驕縱兵將,劉璋必是惶恐。此時有盟友御敵,平域外之患,息內部之災。劉璋又豈能不請之”
說話間,法正盡舒胸中之才,神色之風發,行舉之飛揚,令人驚嘆
張松、法正向劉璋建議行三劉同盟之事,可非異想天開,僅為出使荊楚,尋找明主。而是在籌備計劃的過程中,尋找明主。
畢竟手上沒東西,明主憑什么信你,憑什么禮遇你,就憑嘴巴言語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