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主政期間,改漢中郡為漢寧郡,地轄漢中、巴中。后有手下欲尊張魯為漢寧王,張魯猶豫拒絕。
主掌軍事的張衛,勸諫說道“師君坐擁漢川,治下漢川之民有十萬戶,財富土沃,四面險固,又有賨人為援,何以棄數十年基業,輕易歸降曹操。”
“韓遂稱霸隴右,今為曹操前驅,豈能盡心盡力。衛料以為韓遂畏懼陽平關艱險,不敢輕易攻城,師君遣偏將增兵益陽平關即可。”
“張飛從米倉道興兵來犯,然米倉山有漢平關隘,師君命大將率軍南下增援,且招杜濩、樸胡、袁約等賨人首領率族人出戰,足以御張飛于關外。”
說著,張衛侃侃而談,自信說道“馬超雖是驍勇,關西兵精,但褒斜道險峻難行,不利于戰馬騎乘。弟衛略知兵事,今愿率萬余兵馬,駐險而守,與馬超對峙,堅守不戰,為師君逼退馬超。”
“時馬超若退,韓遂必退。兩路兵馬退卻,張飛軍士,不足為慮。弟合漢中之兵,增漢平關,可為師君解此兵難”
張魯仍猶豫不決,說道“馬超、張飛皆天下驍將,韓遂縱橫西北數十年,怕是難如公則之意。”
張衛略陽不悅,強調說道“師君,今漢寧兵馬數萬,有大山險峻。關西兵勁,我不與戰之,恃險而守,為何不能退敵”
“望師君準衛出戰”
張魯所創建的五斗米教,以及割據的漢中郡,豈是他一個人之力。弟弟張衛在其中的作出的貢獻甚大,故而張魯強扭不過欲出陣作戰的弟弟張衛。
張魯猶豫幾許,說道“既然如此,則向陽平關益兵八千,由楊任統率;楊昂率八千人南增漢平關,讓巴中杜濩、樸胡等賨人率部來援;北面馬超,由公則率一萬兩千人馬出戰,守住褒口,不得讓馬超殺入漢中。”
“諾”張衛、楊昂、楊任三人拱手領命。
不得不說張衛能執掌漢中軍事,能力并不弱,見識也不錯。韓遂出工不出力,他借著南征漢中的名義,深入武都,止步于陽平關外。
根據成公英的建議,韓遂觀望漢中局勢,若馬超破漢中,他便以益州刺史的名義,兵入漢中,與馬超瓜分南鄭錢財。若破不得,他便搜刮武都民資,吞并武都豪強羌帥,強壯己身爪牙。
涼州刺史韋康暗暗叫苦,唯有讓手下送信與曹操,防止局勢失控。
從褒斜道南下的馬超,走了月余,經歷艱苦,人疲馬乏下,終至褒口。然卻遇見據險而守的張衛,馬超暗自叫苦,念及自己建功的志向,終究是撐住了。尋地扎營,想辦法誘張衛出營,擊敗張衛。
至于張飛所部,在嚴顏的引路下,長途跋涉下,終至漢平關隘。根據之前商議的計策,一邊誘敵出戰,一邊尋找小路繞后。
在這三路大軍氣勢洶洶的進攻下,張魯、張衛的目光皆被吸引過去,漢中兵馬盡數而出,從而忽略了在子午谷艱難前行的龐德所部。
夏季大雨十余日,沖垮棧道,或是山石滾落,龐德命部下搭橋而行。實在道路不通,則翻山越嶺,繞遠路而行。相比于曹真遇見的三十天大雨,龐德幸運很多。
且龐德帳下僅三千精銳,不似曹真大軍通行。因繞遠路,從而缺乏軍輜時,龐德殺馬充饑。即便如此,龐德帳下軍士減員亦是不少,死傷二三百人。
在張衛分兵抵御三軍時,龐德還在路上行走。三千精銳,整整花了四十余日,戰馬損失四五百匹,輜重盡絕,才出了艱險難行的子午谷道。
龐德能走出子午谷,不可不言幸運。張魯所統僅有漢中,軍士僅兩三萬之眾不多,在三路大軍圍攻下,勉強分兵抵御。對于東邊的子午谷難以顧及到,且龐德又是率精兵偷渡谷道。
當然更加慶幸的是,子午谷雖有子午谷關,但常年戰亂下來,已無人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