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鄴城。
天子以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等十郡作為魏國之地。曹操行三辭三讓之事,拗不過劉協的冊封的詔書,最終受封魏公。
在許昌受封后,曹操北歸鄴城,立宗廟,設文武。時以荀攸為尚書令,毛玠、涼茂為尚書仆射,鐘繇為大理,王朗為魏郡太守。
魏國雖立,但世子空缺,頗是讓人浮想聯翩。
曹操身襲魏公袍,威武迫人,楊修、孫權等眾侍從身后隨行。
行走間,曹操卻見有工匠在大門那比量尺寸,似乎在那重新制作新門。
“拜見魏公”
見曹操而來,工匠跪地迎接。
打量大門,曹操嘴角微揚,問道“誰讓你等改建此門”
“這”
領頭的工匠猶豫少許,說道“我等聽從丞相之命,改建此門。”
“呵”
曹操看向左右,淡笑道“孤何時讓你等改建此門”
見狀,楊修趨步行至曹操左右,答道“啟稟魏公,那日魏公于門側寫有活字,門內有活,實乃闊字。修竊以為魏公當是指門太寬,故在下命工匠重建此門。”
“哈哈”
曹操捋著胡須,皮笑肉不笑,說道“德祖真是機敏過人。”
“魏公過譽”
楊修自以為了解曹操之意,跟著笑了幾聲,謙遜說道“不知魏公滿意此門否”
孫權心中冷笑,說道“魏公,權以為此新門太窄了,應當寬些,這般才好看。”
曹操贊賞地看了眼孫權,說道“仲謀所言有理,此門當寬,不當窄。”
“這”
楊修頓時懵逼了,是他理解錯曹操的意思嗎
莫非曹公是指門窄,而非門闊
曹操手撫在腰帶上,笑道“孤于門上寫活,并非是嫌門闊,而是讓你等把門加寬些許。”
“諾”
望著曹操遠去的背影,楊修略有呆滯。
孫權路過楊修的身側,臉上隱約露出不屑之色。
論機智,他不如楊修。但若論領悟曹操之意,楊修可不如他孫權。
曹操不因楊修猜中他的心思而不開心,而是在于楊修不曾請示曹操,便擅作主張吩咐工匠改門。
這讓曹操怎么會開心呢
孫權說出那番話,實際上是給曹操選擇的余地,是贊同楊修的話,還是選擇打壓楊修。
毫無疑問,曹操選擇了打壓。他要讓楊修知道別耍什么聰明,自作聰明地認為猜透他的心思。
楊修趨步趕到曹操的身側,說道“修錯會魏公之意,請魏公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