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自收到曹操的軍令,發隴西、漢昌、武都、金城四郡兵馬從征漢中。帳下有楊阜、閻行、張合、朱靈、趙昂等將,兵有三萬余眾。時以將軍張合、太守楊阜為先鋒,領兵萬人,從下辨直撲沮縣。
陸遜聞張合、楊阜為先鋒深入沮縣,率楊昂、宗預二將,領兵萬人,從陽平關出兵,迎戰張、楊二將。
祁山道,曹軍大軍。
曹軍猶如長蛇于山道間蜿蜒而行,隊列中的旌旗獵獵作響,步卒持槍矛緊跟著旌旗緩行,騎士下馬牽著韁繩而走。
張合、楊阜駐馬于丘坡上,俯視前行的大軍。
“魏公率軍于長安督戰,已命子廉將軍率督兵兩萬走儻駱道南下,督徐晃、曹休、曹真等將;馬孟起率本部萬人走褒斜道,入征漢中。今時加上隴右三萬兵馬,時有六萬兵馬,漢中此戰多半能下。”
曹操并未親征漢中,受糧草供給的限制,他派馬超、曹洪二人率三萬精銳南征,他自己留守長安,觀望漢中、公安的戰事。
畢竟今時的關中不同于日后的關中,先后供給馬超攻漢中,夏侯淵取隴西,已無余糧。且關中殘破,又經歷了馬、曹之戰,愈發凋敝。
此次伐漢中的糧草,還是從河東、河北調集而來,征調關中、隴西百姓,走數百里,供給六萬軍士,已是勉強。舉十萬大軍入漢中,后勤根本供給不上。
張合信心滿滿,對楊阜說道“得破漢中,當可南望巴蜀。再兵下巴地,逼關、張退兵,巴蜀可圖也”
楊阜挽著韁繩,說道“將軍,陽平關艱險難克,韓遂舉兵攻之,亡于張飛之手。今陸遜據城不戰,我軍欲取漢中,或許需賴子廉將軍所部。”
張合望著前方奔馳而來的斥候,說道“據斥候所報,漢中守軍僅有兩萬,多是老弱降卒。今三路兵馬齊下,陸遜欲固守陽平關怕亦是難也”
斥候勒馬止步,報告說道“啟稟將軍,陸遜率楊任、宗預二人出戰,兵馬約有萬人,令吳蘭據守陽平關。”
張合欣喜若狂,說道“陸遜率兵出戰,所報是否屬實”
“將軍,在下不敢謊報”斥候說道“陸遜率兵馬向沮縣而來,應是欲與我軍交戰。”
“哈哈”
張合撫須而笑,說道“大軍壓境,陸遜若固守陽平關,我軍雖眾,但以陽平關之險,破城亦是不易。今陸遜不思固守城郭,反而率軍迎戰我軍,此乃我軍之幸事”
容不得張合不開心,陽平關之險,他豈能不知。如果陸遜堅守關隘不戰,即便等到夏侯淵率隴西兵馬全到,陽平關怕也是難以攻克。想真正攻破漢中,估摸還要看從關中進軍的馬超、曹洪二軍。
今時陸遜放棄關隘,率兵出戰,這不是愚蠢的行為,這是什么
如果他能擊敗陸遜,陽平關將不攻自破。陽平關若破,漢中還能靠什么阻擋他的進軍
楊阜略有顧慮,說道“陸遜雖為儒生,但被劉備所重,應非無謀之輩。此次出戰,怕是有挫我軍兵威之念,以求鞏固人心。”
張合笑了笑,不以為意,說道“劉備心念巴蜀,張飛、關羽西進成都,今時已無大將可用。陸遜或有理政之能,但論用兵實乃儒生也”
“漢中初下,人心不穩,漢中兵馬多是張魯降卒。今時舉兵出戰,軍士能為陸遜死戰否”
“挫敵兵鋒,需選精銳出戰,力求敗敵。然陸遜顧忌楊昂為降人,留吳蘭守城,自領兵馬出戰。如此布置,安能破我軍乎”
在張合眼中,陸遜這招棋太臭了,如果想學張遼那種挫敵兵鋒,應當精選銳士,奮力一擊。然陸遜學了個四不像,顧忌楊昂為降將不敢讓他守家,讓將領吳蘭留守城池。如此布置下來,該出戰的將領守家,不該出戰的人反而出戰。
莫非陸遜以為憑借楊昂這批降卒能夠擊敗他
無疑是在癡人說夢,該守城的時候,不守城池,選擇出戰;該選大將銳士出戰,卻讓大將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