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抵達宣漢縣后,沿著不曹水繼續向北行軍,止于不曹水畔的東關鄉邑今萬源市。
行軍至此,霍峻兵入漢中的路線也呼之欲出,即走東巴道,穿過賨人地區,翻越大巴山,兵至漢中的南鄉。
這條路線也是張魯從南鄭出逃,欲奔入巴中的道路。此條道路放到后世,又可稱之為荔枝道。
荔枝道北為秦嶺子午古道,南為巴中的東巴道。涪陵的荔枝沿著荔枝道北上,快馬走數千里,兩日可至長安。
在入蜀之前,霍峻曾與降人閻圃、李休多次交流,談論過從哪條道路救援漢中的問題。
自古以來益州入漢中,凡有三條道路,分別為金牛、米倉、東巴三道。金牛道從蜀地出發,行至陽平關外,距離巴地太過遙遠,且有陽平關,難以通行,這是首條被否決的道路。
米倉、東巴二道都是從巴地宕渠出發,一條沿著宕渠水北上,一條沿著不曹水北上。
兩條巴道若是互相比較的話,米倉道多有漢人出沒,路途比東巴道更短些,但也更加艱險。
東巴道處于巴地山嶺之間,山地綿延數百里,自先秦以來,賨人便盤踞其中。若無向導引路,后勤無當地百姓供給,尋常人幾乎難以翻越。
之前張飛破漢中,選擇容易通行的宕渠水北上,破漢平關,入漢中。如今夏侯淵入漢中,對于米倉道自然會多有防備,欲從米倉道支援漢中,怕是不易。
在斟酌良久后,霍峻決定走東巴道,穿過賨人叢生的巴中山區,兵援漢中。
為了不讓夏侯淵察覺到自己的動向,霍峻屏蔽自己的消息,讓蜀中眾人以為甘寧北援漢中。又讓甘寧在米倉山道虛張聲勢,吸引夏侯淵、張合的目光。
他則偷偷摸摸地進入巴中,借助張魯的幫助,走東巴道,奔襲至漢南。
東關鄉,南軍營地。
大帳內,王平獨自一人擺弄漢中地理沙盤,將沔陽、成固、定軍山、梁山、漢山等標志性的山川河流盡數標記上,時不時根據輿圖,調整山川城郭的位置。
繼而,又根據甘寧傳來的戰報,王平將代表曹軍的旗幟插在沙盤上。
沙盤,這是那位不知名的將軍所傳授與他的技法,按他所說行軍打仗,得有戰場線報,又知山川地勢,破敵之法當了然于胸。
在王平制作漢中沙盤的時候,霍峻正與閻圃走入大帳中,言語交談甚是熱切。
“太好了”
霍峻臉上掛著笑容,說道“我正憂老將軍是否無功而返,漢中戰事唯有我軍所部。今得老將軍消息,二軍匯合,必能兵破夏侯,解漢中之圍。”
說著,霍峻吩咐說道“公苗,當重賞來報的賨人,挑選幾人隨他至老將軍營寨,為我軍傳遞消息。”
“諾”
黃忠派人接觸生活在巴地賨人,探聽張魯的消息,并讓他們代為搜尋張魯的消息。
在彭溪今任河河谷的賨人幫助下,通過各地賨人,聯絡上閻圃,將黃忠所部的動向告知霍峻。
實際上黃忠與霍峻距離算不上多遠,僅隔著兩、三百里,然而中間卻有大巴山脈橫插在中間,斷絕了二人的消息。但大巴山又非天塹,其間自有河谷孔道,僅是不被外人熟知而已。
比如任河谷道,過萬源市,穿流大巴山脈,在紫陽縣匯入漢水。這是巴中與東三郡通行的唯一大道,賨人分布其間。
若有熟悉地勢,善于奔走之人,通過任河谷道,即能與失聯已久的黃忠所部聯絡上。
王平攥著小旗,問道“將軍,老將軍所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