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王批復”楊修遞上毛筆,恭敬說道。
“咦”
曹操持筆望文,不知如何下手更改,驚訝道“莫非德祖提前備有腹稿,巾帛上近千字文章,孤卻不知從何入手”
楊修不卑不亢,拱手說道“啟稟大王,蜀錦之風日盛,臣多為憂慮。前日,修偶與子建公子相遇,談及此事。三公子大為感嘆,言諸葛善治國,若不遏蜀錦之風,不消多時,朝堂上下諸卿當多著蜀錦。”
“南賊官營蜀錦,從中牟取暴利,以為軍資,充實府庫。待賊北伐時,我著蜀錦,敵披甲胄,此當謂資敵也。修不敢專功,以上所思,多有三公子之見解。”
曹操捋著胡須,感慨說道“想不到子建竟有如此之才”
“孤著實小瞧子建了”
見曹操這般言語,楊修決定趁熱打鐵,拱手說道“仆之才若比子建公子,則不過鳥雀之于大鵬而已。”
“嗯”
曹操端著水杯,面露思慮之色。
見曹操如此,左右近臣神色不一,司馬懿與陳群對視一眼,略有緊張之色。賈詡低垂眼眸,神色不變。
“聰明智達,文章絕倫,胸懷大志,為國思量。當今天下賢才君子,皆愿從其游而死。子建公子乃上天所以降福于大魏也”
楊修躬腰進言,說道“恕仆斗膽,大王開國立基,然無王太子,此與禮不合,望大王早思太子之事。”
“哈哈”
曹操從榻上起身,笑道“孤亦深愛子建”
“大王此言當大利國家社稷”
尋機,丁儀趨步出列,跪地而拜,說道“子建公子禮賢下士,能得人心。大王若立子建公子為嗣,朝廷幸甚,天下黎民幸甚啊”
丁儀,字正禮,沛國人。父丁沖曾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常是感激丁沖。
丁沖去世后,曹操欲將愛女清河公主嫁與丁儀,故與曹丕商量。曹丕嫌棄丁儀的眼睛不好使,勸曹操將清河公主嫁與夏侯楙。由此之后,丁儀深恨曹丕,故與曹植親善。
在清河公主嫁與夏侯楙之后,曹操分別與丁儀、夏侯楙交談,大為感嘆,直言即便丁儀兩只眼都瞎了,也要將女兒嫁給丁儀,何況丁儀只是眼睛小。
從此之后,曹操對曹丕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曹丕的識人能力不行。
曹操看向陳群、司馬懿等人,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陳群不敢猶豫,拱手說道“此乃大王家事,臣不敢妄言。然立嗣之事,事關天下安危,望大王不宜草率而定。”
“今天下南北分治,劉備有雄才,諸葛善治國,霍峻通兵略。南賊三者,是為大王之仇敵。劉備與大王歲近,及觀后繼者,必托大事與諸葛、霍峻。若我朝廢長立幼,引起朝政動蕩,此必被南賊所趁。”
“況且子桓公子天性仁孝,知文善武,深得人心,輔佐丞相以來,并無過失。大王若欲改立子建公子為嗣,群恐諸臣當有異議”
“臣附議”司馬懿說道。
曹操撫須踱步,思考立嗣之事。他已六旬出頭,繼任人之事不能不考慮。
他之前有考慮過立曹丕為嗣的念頭,然曹丕的軍政能力漸漸讓他不能滿意。在這過程中才華過人的曹植讓曹操頗是喜愛,且其性格也對曹操胃口。
若從感性角度考慮,曹操會立曹植為嗣;但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曹操會選擇從政的曹丕為嗣。
感性與理性的糾纏,讓曹操難以下定決心。
踱步半響,曹操看了眼不發表意見的賈詡,揮手說道“卿等且退,容孤深思。”
“諾”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