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見過瑯琊王”
“熙見過軍師。”
劉熙說道“軍師之名望,海內盡知。熙于中原多有耳聞,今日得見軍師風采,果是不凡。”
“謝瑯琊王盛贊”
在劉備的介紹下,雙方互相認識。之后劉備讓侍從上菜,在酒水的作用下,雙方也都漸漸放開。
言到興盡,劉備目光落到劉禪身上,再次問道“寄奴,為父至長安,與興漢熟難”
劉禪眨著眼睛,稚氣說道“當是至長安難”
“嗯”
劉備略有驚訝,問道“昨日言興漢難,今何以言至長安難”
劉禪利索地從席上爬起,用他那小短手向劉備拱手行禮,說道“啟稟父王,今漢室已興,但父王未至長安”
“咦”
劉備面露驚訝之色,說道“寄奴何出此言”
劉禪揚聲說道“父王立基于武漢,今王侯來投,可見漢室已興于父王也”
“漢室已興”
眾人對視幾眼,對于劉禪的聰穎頗是贊嘆。
霍峻舉起酒樽,笑道“大王恩播四海,引宗王投效,可見曹賊之暴虐,已失人心。”
劉熙十分上道,恭賀說道“王兄仁德之名,盛于中原。今漢室傾頹,天子為傀儡,漢室不在北而在南”
劉備假意訓斥,說道“王弟不可妄言,今天子尚在”
“諾”
“呵呵”
繼而,劉備看向劉禪,大笑幾聲,滿意說道“孤興漢室于吳楚,然興平天下之責,當于此子身上”
“公子聰明仁愛,今當恭賀大王。”諸葛亮說道。
較諸臣待劉禪的態度,諸葛亮因撫養過劉禪一段時間,對劉禪更多偏愛。故對王太子的人選上,諸葛亮多是支持劉禪。
劉備捋著胡須,說道“漢運艱難,賊臣篡盜,孤既領王爵,然無太子。今公子禪聰慧,孤欲封其為王太子,以承宗廟,繼大統之位。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諸葛亮趨步出列,說道“公子為長且慧,可繼大王之位。”
“臣無異議”霍峻說道。
“臣無異議”眾人應和道。
堂中眾人恭聲應和,但卻有一人神情落寞。此人不是他人,正是劉備早年收養的義子劉封。
蓋或是早有預料,劉封低頭微嘆。武無建樹,又非劉備親生,他太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