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燒飯,餓煞我也”寇布在帳中咒罵著。
“來了”
火夫露出憨厚的笑容,將木勺中的積水倒入釜中煮沸,然后火夫往釜中加了米粒、醋布等物。
半響之后,眾人的晚飯就這么新鮮出爐。聞著飯香味,寇布嘴上總算停了下來,不再罵著火夫。
眾人吃飽喝足后,一名軍士想外出方便,想用帳中的夜壺,則被寇布大罵。
為了不臭到寇布,軍士只得出帳解決。大雨連綿,軍士尋了個淺坑就地解決。雨水伴隨的尿液,打在積水上,四處飛濺。
抖槍幾下,軍士便急忙回帳避雨。
大雨天,寧可違背軍中戒令,但也想偷懶一二。
雖有魏軍士卒偷懶懈怠,但卻有文臣謀士卻在分析軍情。
望樓上,劉曄披著蓑衣,眺望肥、淮二水,觀察壽春城郭。
孫權順著木梯,登上望樓,好奇問道“子楊在望樓上多日,不知所為何事”
“曄見過吳侯”
劉曄向孫權拱手行禮,笑道“這幾日于望樓之上,僅為觀察二水水情爾”
“觀察水情”
孫權面露疑惑之色,說道“莫非肥水有不同之處”
“有”
劉曄遙指壽春城,說道“壽春每歲雨潦,肥、淮二水溢,常淹城郭。然今歲雨潦,雨水不減當年,但肥水卻低于往年,唯淮水淹城。今事當有玄機,不可不察。”
之所以壽春不怕水淹,而是因為壽春每年都有遇到淮水泛濫。在建城之初,壽春便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甚至肥、淮二水的泛濫淹沒壽春,將城池周圍變為水澤,可以說是壽春獨有的防御手段。
歷史上諸葛誕面對司馬昭的圍攻,大笑不已,認為司馬昭自取敗績。一旦淮水泛濫,司馬昭大營被淹,壽春之圍自解。
不曾想自司馬昭圍攻開始,壽春一滴雨沒下,那年是少有的大旱年。直到司馬昭攻破壽春外城后,第二天才下大雨,方淹沒司馬昭大營。
然外城已破,僅剩內城如何能獨守。不消多時,內城被破,諸葛誕敗死。
壽春城看似不如襄樊連環城難打,但是壽春外圍有水澤,內部有內城,固守之下絕非輕易可破。
劉宋時,劉裕又增建內城,合有兩座內城;北魏時,在八公山上又修建魏昌城,以為呼應壽春城。內有二小城,外有水澤兼筑山城,壽春城防達到了巔峰形態。
今時劉曄熟悉壽春水情,經過觀察肥水,察覺出水位下降并非難事。
望著洶涌的河水,孫權皺眉說道“既是水流低于往年,子揚之意莫非有人在上游筑堤截流。”
“嗯嗯”
劉曄捋著胡須,說道“若曄所料不差,當是敵軍之策。敵有智謀之士,獻決肥水之策,引水灌壽春,后趨舟舸渡肥水,趁機取勝。”
“那這該如何是好”
孫權面露難色,說道“子揚當隨權面見大王,將此語盡數告與大王,以免淮南軍士兵敗。”
“吳侯,破水決之策易”
劉曄面露微笑,說道“命猛將襲奪堤壩,敵軍決水之策則是難成。”
說著,劉曄深思幾許,說道“今下之形勢,難在破敵。劉備有法正、魯肅為羽翼,扼守八公山至芍陂一帶,舉高臨下,得有山水之勢,實屬難圖。”
孫權面露驚嘆之色,說道“子揚思慮竟如此深遠,非常人所能及。”
“不敢”
得聞孫權的贊賞,劉曄雖謙遜而應,但心中卻頗是得意。
“吳侯、劉長史,大王有緊急軍議相召。”侍從在望樓下喊道。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