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捋著花白的胡須,說道“啟稟征南,孟達舉郡歸降,讓將軍發兵入之,以為謀取三郡,此事非同小可。縱孟達歸降是真,但調荊襄之兵西進,還需陛下同意,方可施行。”
“以治之見,征南將軍何不如將孟達書信送與鄴城,且附上將軍之見解。以免輕舉妄動,中敵寇奸計。”
孫吳被滅后,不僅是孫權被送到襄陽,連朱治這種忠孫老將都送至襄陽。及曹操降劉琮,降服襄陽后,不僅重用了孫權,而且還委任提拔了朱治、程普等孫氏舊臣,用于攻略江東。
為曹操效力以來,朱治憑治兵表現以及熟悉水戰的能力,被曹操提拔為襄陽太守,歸由曹仁調遣。
今曹操帳下之荊州,有襄陽、章陵、南鄉、南陽四郡之地,其太守分別為朱治、呂常、傅方、東里袞四人。
曹仁瀏覽孟達書信,說道“如君理所言,縱孟達有意歸降,今下因關羽兵鋒在南之故,不可輕易動兵。襄樊是為根本之所在,無襄樊守疆,則長安、中原恐受水賊兵鋒所掠。今時需將書信上呈于陛下,再觀形勢用兵。”
實話實說,曹仁坐鎮襄樊長達十年,除了修城結寨之外,幾乎沒有什么用武之地,讓他對建功多是渴望。今申儀、孟達的連續歸降,讓他多有意動。甚至對孟達所獻的出兵東三郡計劃,他也愿選擇相信。
朱治性情沉穩,說道“今書信送至鄴城,其路途奔行,需費不少時日。都督或可書信與孟達,詳盡安撫之言。同時為免孟達詐降,當命斥候探查劉、孟二人動向。”
“善”
曹仁微微頷首,說道“當有勞申將軍派機敏之人深入房陵三郡,看那孟達是否有歸降之意。”
“諾”
且不言曹仁將書信送至鄴城,分派人向東三郡探查孟達動向。
今時南郡之中關羽、呂蒙等諸將,在商量用兵細節。
關羽盯著輿圖,憂嘆說道“孟達已使書信詐降曹仁,然曹仁所駐襄樊軍士無所動,怕子度偽降之策被其識破。若詐降之策不成,恐數月以來謀劃,將付諸東流。”
自劉備贊同他的北伐襄陽方略起,關羽不敢有失,常是親力親為,力求計策的成功。
如今詐降的計策定了,進軍的路線也安排了,北伐所需的資源調配了。但自詐降計策起,關羽心中便七上八下,畢竟能否中計在于敵,而不在于己。
呂蒙似乎感覺到關羽擔憂,安慰說道“君侯,曹仁雖是征南將軍,掌荊襄兵力。但無曹操之令,則曹仁豈敢出兵”
“料曹仁今時已將書信上呈至鄴城,斥候需時間奔波,實難以短期得知曹仁是否愿舉兵西進,從孟達之策,襲取上庸、房陵三郡。”
關羽手捋長須,思考說道“子明,今下我江陵布置軍士有三萬之數,所督之兵眾。今下是否有可能曹仁畏我江陵兵勢,不敢隨意西進房陵”
呂蒙沉吟少許,說道“都督所言不如道理,江陵之兵達有三萬之眾,縱曹仁深信孟達請降之意,但也不敢輕減襄樊之眾。以蒙之見,君侯何不如施以驕敵之策,以讓曹仁放心西進”
“驕敵之策,計從何來”關羽問道。
“曹仁者,恃勇好斗,不以計謀為長。能守襄樊,多賴曹操所器,不可與君侯相提比論。君侯鎮江陵,曹仁多有畏懼,不敢出兵犯之,恐遭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