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讓宗先生仿侯音書信,細言我軍兵寡軍弱之細情,以宛城為餌,誘關羽將兵北上。期間諸部援至,將軍引兵圍戰水賊。若能擊敗關羽,將軍趁勢而掩殺,必能大勝其軍。”
司馬懿頗是得意,說道“時將軍追賊至樊城,與曹車騎呼應。左將軍張合兵出武關,勝水賊于南鄉。跋涉漢水,轉擊漢南之水賊,襄樊之危可解也”
為了解襄樊之危,曹操不僅派出徐晃、司馬懿,甚至聽從賈詡的意見,抽調關中的兵力,如張合、楊秋二人,率步騎從武關向南鄉急行。
為了打贏襄樊之戰,曹操幾乎是調動了國內可用之兵。如司馬懿所言,徐晃所部僅是先頭部隊,真正的大軍在后面。
并州有二十余萬南匈奴,曹操下令抽調萬余騎;幽州有烏桓,借曹彰平代郡烏桓之威,命護烏桓中郎將率萬余騎南下。
加上出動的中軍及冀、兗、豫中原各州郡兵,北魏可謂是傾全國之力而南征,誓要打贏這場仗。
然別看聲勢這般浩大,北境兵馬多在趕路途中,除非雙方陷入對峙,方有北境兵馬的用武之地。
至于襄樊之戰,為何能牽動天下各部兵馬
是因南陽位于天下之中,中國地理上的旋轉門,其道路連接了西北、西南、東南、河南、河北等地。故凡是在襄陽動兵,對雙方而言,注定是傾國之戰。
襄樊之戰想要結束,只有兩個結果,不是襄樊被南漢拿下,便是以南漢撤兵而告終。
歷史上,關羽降服于禁及其帳下七軍,實際上僅是襄樊之戰的初幕,距離拿下襄樊,甚是遙遠。
且不言東吳襲取荊州,縱東吳沒有襲取荊州,以中原那龐大的軍事實力,及連接天下的特殊地理位置,也非是半壁荊州所能抗衡。
“將軍以為懿之計何如”司馬懿笑道。
徐晃于帳中踱步,略有激動,說道“如按參軍之言,若能誘關羽北上,我當竭力取勝。然不知宛城何以待之”
司馬懿毫不猶豫,說道“關羽志雖驕,但其勇武不可輕視。今將軍可如督軍之言,圍三闕一,速下宛城。及關羽兵至時,方可保后方安寧。”
徐晃非常爽快,說道“今發強兵圍攻宛城,開南門與侯音。至于書信誘敵之事,則由參軍操辦,某負責領兵擊賊。”
“諾”
且不言徐晃發兵猛攻宛城,居于摩陂的曹操,今下不僅得到荊襄騷動的消息,而且還得到劉備率大軍從江夏出兵的消息。
大帳內,曹操翻閱來自南陽郡的消息,神情多有煩躁。
孫權見曹操不語,建議說道“陛下,今南陽騷亂不安,侯音據宛城而叛。以東里袞之能不足以安南陽,陛下恐要更替南陽太守人選。”
曹操揉著太陽穴,說道“仲謀之言,實如朕之意。東里袞懷柔治民,無兵略之長。今襄樊危急,宛城被占,雖有徐晃督討荊襄,但卻不足以靖邊。”
說著,曹操思慮片刻,問道“仲謀以為田豫其能如何”
孫權拱手答道“啟稟陛下,田國讓身懷謀略,任城王北擊烏桓時,其多有獻策,佐軍平烏桓。今南陽動蕩,非武略之人,不足以安之。田國讓雖與劉備交好,然已是年少之事,不足以疑之。”
之前代郡烏桓反叛,曹操派曹彰征平,委夏侯尚、田豫二人輔佐。曹彰初出茅廬,遭遇烏桓伏擊,差點翻車,多虧田豫力挽狂瀾,利用車陣擊敗烏桓,加之曹彰勇武過人,又擊退前來支援的鮮卑軍隊。
此役戰功雖歸于主將曹彰,但田豫出眾的才能卻不容被人掩蓋。尤其是曹魏老將逐漸凋敝,需要新鮮血液保持曹魏國內的活力,這般之下,田豫逐漸進入曹操的視野當中。
曹操考慮良久,說道“今委田豫出任南陽太守,東里袞改遷為司馬,參議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