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關羽中司馬懿之策,敗于宛城,率殘兵撤向新野;徐晃、曹真將南援大軍,追至新野。
同月,張合、楊秋所部關中兵馬,長途奔襲冠軍城。
之前關羽北上宛城,命孟達、傅方兵出南鄉,過陰縣,至冠軍縣,掠宛城以西數縣,以為呼應。
孟達疏于防備,見張合、楊秋所統關中軍兵馬,驚為天人。畏張合、楊秋兵勢,舍輜棄城而走。
張合率騎卒親追孟達,破孟達于城西二十里河畔,南鄉太守傅方被斬,孟達下落不明,全軍幾近覆沒,唯有少量敗軍逃亡到襄樊。
時九月初,張合、楊秋收到軍令,自槐里出發,將步騎萬余人,經長安、藍田,走武關、丹水,至冠軍縣,其間路程一千三百余里。
張合以超乎常人的行軍速度,日趨百余里,急行軍八日,奔襲一千三百余里,擊孟達于冠軍城外,大獲全勝。
繼而,張合屯兵于冠軍休整,聚攏掉隊兵馬,且派斥候向徐晃、曹真傳信。
眼下關羽中伏兵敗、孟達全軍覆沒之消息,傳至襄樊漢軍,將吏震動不已。
樊城外,漢軍營寨。
大帳中,呂蒙負手望圖,帳中左右文武竊竊討論,或有神情憂慮,或有情緒激動者,各有不同神情。
費祎神情憂慮,說道“將軍,君侯與孟達各將兵馬北上,君侯負傷兵敗,撤向新野;孟達全軍覆沒,南鄉不為我軍所有,今當如何是好”
呂蒙神色從容,說道“兩軍雖是兵敗,但卻無傷我軍今下之形勢。襄樊二城被我軍所圍,大軍主力仍在。縱張合、徐晃二賊并進,我軍分兵御之即可,又何需憂也”
今位面之呂蒙雖沒歷史上孫權賞識,出任都督,坐鎮一方。但卻有關羽的賞識,加之大量戰事的磨礪。其能力或雖不如歷史之強,但也弱不到哪里去。畢竟關羽能將圍城重任交予呂蒙,則是說明了一切。
當下關羽受傷兵敗,孟達全軍覆沒,消息看似令人震撼,但實際上對南漢當下的襄樊局勢來說,尚在控制當中。
進取宛城雖敗,但關羽退守新野,并非不能接受;孟達全軍覆沒,但由于其所將兵馬少,只要布置得當,還能阻在張合于漢水上游。
“敢問將軍,眼下當如何為之”太史亨問道
呂蒙沉吟少許,說道“據君侯來信所言,其帳下軍士尚有四千之眾,賊是謂有二、三萬之眾。然據陛下所信,龐副督已將萬人而來。如此觀來,今增六、七千之眾與君侯,足以讓君侯暫守新野。”
說著,呂蒙踱步一二,說道“張合、楊秋將兵馬于冠軍,或會從冠軍南下,走陰縣,渡過漢水。今遣一將守住漢南,或能阻張合于北,以候陛下親率大軍至。”
“陛下親率大軍至”費祎驚訝道。
“正是”
呂蒙于帳中踱步,說道“陛下北伐,是為襄樊大軍掠鋒。今襄樊動蕩,陛下必不日取道西進,以求兵破襄樊二城。”
呂蒙之前送信與劉備,細稟襄樊軍情及關羽北伐之事。劉備也給呂蒙回了封信,除了說明龐統率兵西進,還讓呂蒙放心,如果襄樊生變,他將會率大軍西進,穩固襄樊戰局。
“若是陛下將大軍西進,襄樊當是無憂也”太史亨欣喜說道。
呂蒙環顧眾人,說道“若諸位無異議,蒙便按照如此下令”
眾人遲疑少許,馬良說道“今新野兵疲,僅益兵六七千人,恐君侯難擋賊軍。”
呂蒙微嘆了口氣,說道“我軍僅有三萬余眾,今既有分兵圍城,又有北援新野,兵力當多有不足。今益滿萬人之數,以君侯之能,足以暫御賊軍于北。無需數日,及龐都督兵至,新野則必安也”
形勢雖仍在南漢掌握當中,但因前線兵敗之故,兵力已是捉襟見肘。三萬余眾既要圍襄樊,又要增援新野,及圍堵漢水上游,則有多難為呂蒙。
“將軍既有布置,良則無異議。”馬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