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霍峻更是知道,如果他與諸葛亮這一代人不能北伐成功,后繼者大概率會放棄北伐,轉向政治內耗傾軋。甚至會利用北伐謀利,行不軌之事。
見霍范仍有些迷茫低沉,霍峻自信說道“父年有四旬,征戰十余載,下江東,取江淮,破金口,定漢中,所下之地數百城。何不能再下數百城,匡定漢室乎”
縱觀三國之前兵家,得地之眾者,除了韓信外,沒人比他多,縱是殺神白起也僅得七十余城。
畢竟金口之役,恢復大半荊州;江淮二役,幾乎全下江淮;江東數役,得城三有其一。若將交嶺城池算上,縱是韓信也沒有霍峻多。霍峻僅是不屑將交嶺城池算上,畢竟他都沒到過交嶺前線。
霍范聽得霍峻這般言語,拱手贊道“父親豪言,范當舉兵隨之。”
“你當勉之”
“諾”
父子談話間,侍從趨步來報,說道“霍督,蔣太守攜王孝廉求見。”
“讓他們入亭”
“諾”
見霍峻有事要處理,霍范起身告辭,說道“父親既有要事,范且先歸營理事。”
“善”
少頃,蔣濟領著王祥趨步而來,途中還與霍范拱手問候。
“濟見過霍督”
“仆拜見霍督”
“且坐”
霍峻神情和善,打量著瑯琊人王祥,見其面容敦厚,衣著質樸,氣質儒雅,不由暗自點頭。
王祥,字休徵,歷史上臥冰求鯉者。其出自瑯琊王氏,與日后的東晉耳熟能詳的王馬共天下的王氏是為同族。
其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父王融拒公府征辟。在東漢末世時,徐州大亂,王祥帶著母親與弟弟,與眾多徐州人般逃難到江東。不同的是,王祥拒不出仕,隱居廬江深山二十載。
今母親病逝,王祥已無牽掛。在蔣濟的征辟下,又有弟弟王覽的勸說,王祥方才決定出仕,是被舉為孝廉。
招呼蔣濟、王祥入座,霍峻說道“休徵為我治下首位孝廉,此番入京當勿墜我徐州之名。”
孝廉每郡都有名額,江淮自然也有,但是考慮到江淮百姓稀少,人才更是少得可憐,故而江淮各郡從沒向武漢推薦過孝廉。今時好不容易從深山里蹦出王祥,不舉他為孝廉,還能推舉誰
至于南漢的舉孝廉制度如何
只能說因諸葛亮治國,執行標準遠比北魏嚴苛,凡被地方舉為孝廉者,必須要入京,接受尚書臺的考核。甚至大部分時候,諸葛亮親自面試被舉為孝廉之人,故而南漢的孝廉含金量甚高。
以至于南漢的孝廉大多數是已被劉備征辟過的士人,有真才實學的人,早些年如徐庶、諸葛瑾、步騭;近些年如蔣琬、楊儀、費祎等后起之秀。
王祥神情謙遜,拱手說道“祥必不負霍督、府君推舉之恩,此番入京,當全力以赴。”
“善”
蔣濟捋著胡須,說道“據信報言,我軍已得襄樊,曹操與陛下皆從新野撤軍,大軍不日將歸武漢。不知霍督此番何時歸京”
那日劉封出營挑釁后,因司馬懿遷民成功,曹操則率兵撤至宛城。劉備察覺到曹魏遷民,欲發兵爭民。然可惜慢了半拍,絕大部分的漢北百姓,被司馬懿遷走,得有十五、六萬之眾。
南漢為了防止北魏騎兵劫掠,便將漢北所剩下的兩、三萬百姓,南遷過漢水,安置于漢南、襄陽二郡。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及士元率兵歸淮,又得陛下傳詔,某方可歸京。我若歸京,則江淮政事當多有勞子通。”
“諾”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