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缺乏宛城的荊州始終是薄弱的,魏軍從宛城出發,襲擾漢、丹水域,或許水道上漲時,因漢軍水師問題,難以有所進展。
一旦水位下降,舟舸逆行不便,則會出現糧草不足的情況。更甚者會被魏軍截斷糧道,在關中兵馬的配合下,大敗劉備所部。故而這場戰役,劉備出兵及擇道路線不能說穩妥,其中有激進的因素。
至于劉備為何激進,在于他對正面大敗魏軍沒多大信心,故而聲東擊西,采用取巧用兵的方略。
司馬懿割了關中的麥糧,劉備無所食,又破不了白鹿原魏軍,則唯有因糧盡而收兵撤退。
得聞其中緣由,曹彰敬佩道“撫軍收割麥而斷劉備之糧,是謂大智也”
頓了頓,曹彰話鋒一轉,問道“今阻劉備于灞水,可待其糧絕自退。然馬超作亂隴右,如欲助賊,其舉兵走隴道,下關中,則當如何是好”
“馬超捐子背主,無情寡義,安會鼎力助漢”
司馬懿遲疑良久,說道“今當觀隴右局勢,而后上表與陛下。遣使入隴右,暫安馬超之心。及待劉備兵退,再細議破馬之策。今時斷不能與馬兒為仇,如與馬兒為仇,則關中不能保。”
此番言語一出,曹彰、郭淮二人沉默無言。
幾人又聊了下布置,則是各自散去。郭淮負責收割麥禾,曹彰統兵巡視,司馬懿上奏軍機要事。
隨著漢魏幾日連戰,魏軍愈發穩住了陣腳,而那劉備則是漸生憂愁。
大帳內,劉備踱步緩行,煩惱說道“今如不能下白鹿原,進破長安城。唯恐敵寇援兵益多,固守險要,則戰事非我軍所能掌握。”
如之前所言,劉備想趁著曹魏援軍主力不在洛陽,從而取巧下長安。早期士氣正盛,諸軍一路奮戰,破了武關上諸多險要。
但至藍田時,由于郭淮、曹彰二人的緣故,縱是下了青泥,兵臨灞水,但唯被卡在白鹿原,而不得進。
今見司馬懿援兵抵達,劉備心中愈發著急。他深知今時如不能破魏軍,隨著魏軍大軍抵達,他取長安的希望愈發渺茫。
馬良遲疑少許,說道“陛下,今馬超違約,走取隴右。伯言被堵洛口,曹真固守不戰。我軍鏖戰于灞上,而不得進。以良之見,我軍已失良機,不如作撤軍打算,以免賊寇大軍至。”
“撤軍”
劉備眉頭微皺,說道“利城兵變,賊徐淮難安。仲邈領兵而望,曹丕必遣大軍東行。時賊兵東援,分輕兵掠道,益強兵西進,兵力懸殊而分,我軍尚有一戰之力,言退尚早”
話音剛落,侍從快步入帳,說道“啟稟陛下,長安百姓入灞、浐田野收割麥禾,今是否遣兵阻之”
“嗯”
劉備略有驚訝,說道“今尚未至麥熟之際,百姓何以搶收麥禾”
“陛下”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