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雨季已過,溫度驟然已降。
忙碌一早上的諸葛亮,撫扇而走至堂門,抬頭望天際,放空下眼睛,唯見長空寥廓,風輕云淡。
北伐期間,劉備雖是率軍離朝,但幸有諸葛亮在,朝廷依舊保持運轉。各州郡政務從千里之外,通過水道轉運,送抵武漢尚書臺,由諸葛亮親自批復。
當然劉備在與不在,其實沒那么大區別。丞相制下,丞相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尤其是在尚書臺出來之前,丞相就是政治一把手。
今諸葛亮在朝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常務副皇帝。如諸葛亮想安插黨羽,估摸能把劉備瞞得死死。所幸諸葛亮無此念,提拔人才的權利,諸葛亮幾乎不插手,而是上報于劉備。
且諸葛亮充分發揮好尚書臺這個機構,聽取良言,與法正、劉巴、霍峻等尚書臺官吏,共治南漢。
楊儀繞過廊庭,行至諸葛亮跟前,稟告道“稟丞相,董公棺槨已在夏口下葬,錢糧已盡數下賜。”
董公者,董和是也。
南漢平蜀之后,董和因自身出眾的能力,及劉璋女婿的身份,被劉備所重視。在南漢建國之后,被任命為少府,專門負責與少數民族的事務。
今五溪蠻、南中蠻、百越、交蠻能大體臣服于南漢,除了南漢自身武德充沛外,則與董和所提出撫夷政策有關。
董和在朝參議政事,時常因政令紕漏不足之事,往來數趟糾正諸葛亮的過失。故而諸葛亮非常器重董和,常將董和與徐庶相提比論。
諸葛亮手中的羽扇微停了下來,長嘆說道“黃老將軍病逝,董公病故,文武大臣相繼去世,當折我大漢一臂。今董公去世,何人可繼乎”
在劉備北伐后不久,大將黃忠于家中辭世,諸葛亮替劉備參與葬禮;上月,大臣董和病故,亦是由諸葛亮出面,替劉備撫恤家眷。
因朝廷俸祿微薄之故,黃忠、董和二人去世,幾乎是家無余財,諸葛亮不忍心見之,從府庫中取錢糧賞賜與二者。
黃忠本不至于如此,其因戰功卓著,劉備賜予錢糧眾多。但僅是因為黃忠在去世前,念及追隨他的部曲,特將家中所留錢無償贈與這些部曲家眷。
“大漢疆域千里,朝中能士眾多,豈無后繼之人,還請丞相寬慰”楊儀說道。
諸葛亮長吐口氣,將心中陰郁散去。從人才的角度出發,如楊儀所言這般,大漢疆土廣袤,賢能俊才眾多,加以提拔尋覓,后繼之人絕對不少。
諸葛亮似乎想起什么,問道“尚書臺中,眾人言威公與仆射不睦,可有此事”
關羽治南郡時,楊儀從曹魏那邊投靠過來,關羽則是將楊儀舉薦與劉備。
楊儀歸正的態度可嘉,劉備賞識其能力,初封為兵曹掾,后拔為尚書。然楊儀性格問題,他與很多人都存在矛盾。
今因小事,楊儀與上級劉巴發生爭論,此事在有心人的散布下,得以傳遍尚書臺。
楊儀的臉紅了起來,低頭答道“回丞相,確有此事。非是什么大事,僅是瑣碎小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