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約,怎么心情如此沉悶”姜冏問道。
姜維把玩著杯盞,蹙眉說道“魏帝與其父妃嬪私通,并納之為妃,已無德行可言,怎能平治中國”
曹丕與孫瓔的齷齪事,宮人根本瞞不住。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洛陽人知曉,從而延伸出多個緋聞版本。
姜維與父親逛了一圈,已是有所耳聞曹丕與孫瓔之事,雖不知大體真相,但私通冊封為妃之事,基本是洗不干凈。
“宮闈之事或真或假,豈能當真”
姜冏皺了皺眉,說道“今在他國之中,言當行謹慎。”
姜維撇了撇嘴,說道“居隴右時,常聽人言,魏坐擁中國,兼有海內,是為正統之國。今入司隸以來,流民邊野,執政不以情,君有緋事,遷民生怨,豈能稱為衣冠正統”
漢魏打了這么多仗,魏人雖然戰場上沒討到多少便宜,但在輿論場上多是兇得狠。
魏國繼東漢之后,其基本盤中有大量河北人。河北人在東漢以來就掌握話語權,今在曹丕故意推波助瀾下,將南漢比喻為楚夷,劉備謂之公孫述、尉佗之流。所幸劉備姓劉,不至于被魏人黑成炭。
這般輿論攻勢下,在隴右生長的姜維多有受中原文化影響。故而在擇主上,姜維傾向曹魏。今此番入使,讓姜維徹底了解曹魏的本質,已無過往的傾向性情感。
姜冏沉聲說道“魏人一路盛情款待,所到之處禮節無一不缺,何不能言正朔今奉大王之命,當與魏國結好,當不敢忘憂”
姜維不以為然,說道“今天下雄雌未分,魏帝不吐哺走迎敵國賢士,詢之問以成敗,反重邊幅禮節,留父親于驛站,授君臣跪拜之禮,是為非大略之輩。今以維之所見,魏帝不足以圖大事,亦難得天下人心”
說著,姜維壓低聲音,建議說道“魏不足以謀,父親不如轉而向漢,專意南方。漢帝襲承兩漢之國祚,雖處吳越蠻夷之所,但常有北望中原,興復漢室之念。如漢有中興之相,我與父親而投之,未必不能效馬伏波之舊事。”
姜冏微皺眉頭,說道“今初使魏,再使漢,恐漢帝有所芥蒂”
“不然”
姜維笑道“父親,天下亂世,雌雄未分,君擇臣,臣亦擇君。如漢帝因此而輕待父親,其亦是徒有虛名之輩。今后當居隴右,靜觀時機,再擇良主投效。”
姜冏捋須頷首,甚是認可姜維的說法。
但姜冏忽然想起什么,遲疑少許,問道“今錢財遺送中國,將何以送漢不如先歸隴右,上報大王,再奉大王書信,朝謁漢帝。”
“不然”
姜維思慮良久,笑道“觀漢帝前后事,其流離千里,至吳楚能成霸業,維以為可稱明君,非曹丕承蒙父輩余恩之徒所能比。”
“今父親千里謁武漢,雖無攜大禮,但實已送大禮至。如漢帝愛財重禮,而無眼識賢才,其與曹丕何異”
姜維既有了解過曹魏,當然也有了解過南漢。
在姜維眼中劉備之所以能迅速發家,與他能得人心有關。首先,劉琦病逝,荊州迎奉其入主荊州;其次,益州請其入益州,先得漢中,而后得益州。此兩者之下,奠定了南漢當今的版圖。
當下劉備尚未志得意滿,依舊有禮士之心,必然會重視他們父子,豈會在意這丁點的錢財。
姜冏環顧四下無人的左右,笑道“且如伯約所言,先謁魏帝,再南使漢帝”
“諾”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