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霍峻花了四百字的篇幅,去解釋了為什么至今大漢無法消滅曹魏的問題。
其一,較占據中國的曹魏,南漢所轄人口比其要少。
其二,擁有北方的曹魏擁有騎兵優勢,南漢善水師而短騎卒。
其三,承認曹操品德雖酷,但其識別人才的能力,以及用兵的出色,故而有曹操遺產,短時間內尚不足以滅魏。
如何消滅曹魏,霍峻分析認為漢魏之間,會通過漫長的戰爭去拉開距離,而后南漢通過建立優勢,從而能快速滅魏。
在最后尾聲,霍峻則是提出自己的觀點,漢之所以會消滅曹魏,不是因為季漢承兩漢之后,也不是有上天保護,而是曹魏的德行不如季漢。
殷商之所以被周滅,因為崇拜鬼神,而背離百姓;漢之所以取代秦,是因秦朝虐民德薄;前漢為何亡,中漢為何興,在于中漢德高前漢末世。今漢魏之間的情況,會如之前的朝代一樣。
一千兩三百字的文章,無生澀的詞匯,言簡意賅,粗知筆墨的儒生,還是平頭百姓,幾乎可以說毫無障礙的理解霍峻所闡述的內容。
當譙周念完論漢時,在場太學儒生無不靜寂,而后爆發出熱烈的驚嘆聲。
“大司馬所書文章,雖言語淺薄,但內意深遠,開我之頓悟”士人恍然大悟,說道“中漢當亡,季漢當興。曹氏德薄,不足以統華夏,而唯我漢室能擔統一天下之大任”
相比那些被政治利益,以及被社會毒打的過的官吏,這些太學士人們更為熱血,更擁有激情,也更為天真
他們聽慣了什么讖語、天命等假大空的話,而是渴望了解時局,希望建功立業。
今下霍峻盡量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闡述南北之形勢,讓這些儒生明白時局,樹立起復興漢室,北伐中原的目標。而非簡單的進學而后出仕,功成名就歸鄉里。
“允南以為大司馬之文,何如”或有士人問道。
譙周捋著短須而感慨,說道“天下者,常言大司馬有衛、霍之能,今時以文章觀之,是為天下之智者,不僅善武韜,亦有大略。如天下能興漢者,非大司馬莫屬”
“彩”
有人讀完霍峻的文章,而后再去讀諸葛亮的正論,則多感乏味。文采語句精妙,且以楚漢比喻漢魏的前車故事,但過多強調漢的正統,而缺乏通過漢魏對比,讓士人略有失望。
沒辦法,霍峻學承其師,其文章形式參考了持久戰之文。坦誠之余,維護了漢室正統,從漢室興亡,引申出漢室為什么能存在,以及魏為什么會消滅在。忽略了天命,著重解釋國家興衰問題。
士人們興高采烈的互相討論,而譙周則是偷偷收起文章。霍峻文章內容之深遠,需要他仔細思考品味。
他非豪門子弟,而是普通的寒門。他幼年喪父,少與母親、兄長生活,家境雖貧困,卻熱衷治學。大漢入主巴蜀,改革察舉制之后,做題家的他輕輕松松通過考試,來到京師進學。
他在青少年時熱衷讀書,而后想著當上孝廉。但他來到京師之后,除了求學當官,卻不知還有什么可追求,隱約間喪失了人生目標。
當他今時讀了論漢大受鼓舞,中漢無能昏庸,應當亡國那是中漢的事,與他們季漢有什么關系。
他們季漢雖襲承兩漢之后,但不是因襲承兩漢而興,而是因為季漢當興。今魏不如漢,豈有魏興漢衰,或是與虐魏約分天下之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