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嚴退下,諸葛亮持笏板,說道:“陛下,昔大司馬欲起大兵北伐中原,臣以為當授東方之事與大司馬。如設徐、揚、豫三州行臺,拜大司馬為行臺尚書令,而后別委尚書仆射、尚書、侍郎等。”
“荊州刺史顧雍,憂深責重,濟威以仁,治楚以來達有十余年,政通人和,路不拾遺。今臣以為可拜三州行臺尚書仆射,以輔佐大司馬北伐。”
劉禪幾乎是傳聲筒,問道:“大司馬何如?”
霍峻起身而拜,說道:“謝陛下授臣行臺尚書令,顧君地位崇高,政績達于諸州,今委其為尚書仆射,雖人盡其職,但恐官爵有所薄之!”
“善!”
劉禪從善如流,說道:“今拜荊州刺史顧雍為徐、豫、揚三州行臺尚書仆射,而后加授侍中,以輔大司馬北伐。行臺余者從吏,大司馬可自行選拔。”
“諾!”
侍中者,屬于是宮廷內部官職,其具有行走宮闈之權,可出入宮廷,屬于是皇帝左右參謀,權利可高可低。
今顧雍以荊州刺史轉尚書仆射,從俸祿上看有所降低,加領侍中,勉強可以說上升官。
“當下尚書令、荊州刺史各有空缺,不知何人可以任之?”劉禪問道。
“稟陛下,荊州刺史之職,臣以為嚴君曼才嚴畯可任。”諸葛亮推舉說道:“嚴曼才性情忠厚,待人以誠,理事嚴謹,今可遷之。”
嚴畯,昔與步騭、諸葛瑾同投劉備帳下,步騭因能力顯著,早已出任揚州刺史。諸葛瑾雖因諸葛亮之故,但也出任益州刺史。嚴畯能力不如步騭、諸葛瑾,故在官職升遷上,慢了半拍。
當下嚴畯的官職為南郡太守,論資質與官爵而言,嚴畯升任荊州刺史不成問題。且也是遵循以淮泗、江左人治楚的政治原則。
諸葛亮遲疑少許,說道:“至于尚書令,亮以為可由尚書陳震遷之。陳君孝起是為忠純之士,能合諸僚,政績出眾,今可遷任尚書令。”
尚書令離職,按正常而言,基本由尚書仆射升任。但當下的尚書仆射馬良,已兼領侍中,再領尚書令,則不太合適。
另外一名尚書仆射費觀,考慮到日后北伐,具有文武之能的費觀需要隨軍,自是無法再任尚書令。
陳震為南陽人,其品德淳樸,歷任諸郡太守,而后被諸葛亮提拔入尚書臺。在尚書臺任職期間,政績出眾,加上性格忠厚,不少人與陳震交好。
當下為了防止尚書令失去控制,諸葛亮與霍峻商討下來,選擇了老實人陳震上臺。有陳震在,尚書臺出不了亂子。
“大司馬,何如?”劉禪問道。
霍峻微微拱手,說道:“嚴君曼才、陳君孝起,皆為忠厚可信之才,臣并無異議!”
“善!”
“既然如此,便遷嚴畯為荊州刺史,陳震為尚書令。余者官職空缺,可由大司馬與丞相商議委任。”劉禪總結說道。
“陛下英明!”
ps:晚上還有一章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