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洛陽行宮。
議堂內,曹叡召見從關中歸來的杜襲,衛臻、劉曄列席參議軍事。
曹叡依靠憑幾,說道:“自陸遜下隴右以來,水賊異動頻頻,轉運軍糧,招撫蠻夷。大司馬坐鎮關中,面臨關西之局勢,不知有何布置?”
杜襲匯報說道:“稟陛下,陸遜自三月以來,巴蜀向隴右、漢中連月轉運糧輜,其多有犯我關西之意。大司馬細查隴山之形勢,已有御敵之方略。”
“能否詳細說之?”
“諾!”
杜襲拱手說道:“隴山、秦嶺崎嶇,山道漫長而險峻,隴右、漢中所能通行之道,有渭水、散關、高平、褒斜、儻駱、子午諸道。其中最為緊要者,不過渭水、散關、武關、褒斜四道。”
“四道中可謂門戶者,是為陳倉、隴關。前者,西遏渭水,南鎖武都;后者,北通河西,西連隴右。今陸遜欲取關西,因山水形勢之故,多半會沿渭、汧二水而進軍,聯通散關大道,得補巴蜀之糧。”
說話著,杜襲將關中輿圖布置上呈,說道:“故大司馬命猛將郝昭守陳倉,良將魏平居隴關,自率兵馬屯眉城,以防褒斜、儻駱之兵。又令親信守子午險關,以伏有偷渡子午道者。”
曹叡瀏覽關中輿圖,手指陳倉,說道:“陳倉為重中之重,賊欲寇關中,需先下陳倉,以疏通隴、蜀。今大司馬所選郝昭固守陳倉,不知其勇略如何?”
關中與隴右相連的大河有三條,從南至北分別為渭水、汧水(今千河)、涇水。其中渭水道因下通陳倉,故而道路最近,張郃擊敗馬超便從渭水道西進。
汧水道,諸葛亮一伐取隴右時,張郃為救隴右,則走汧水道翻越隴山,擊敗駐守街亭的馬謖,打通入隴通道。加之諸葛亮未能攻下上邽,控制住渭水道,最終無奈敗走隴右。
涇水道,李世民與薛仁杲父子的淺水原之戰,便發生在涇水道上。李世民擊敗薛仁杲,而后便沿涇水道西入,為李唐蕩平隴右。
三條大道皆有用兵記錄,以當下的漢魏關西形勢而言,陜北羌胡所盤踞,涇水道多半難以通行。故而陸遜若從隴右向關中用兵,唯有渭水、汧水二道。
然渭水道下連陳倉,而陳倉又是蜀道中的故關道的終點。以隴蜀合一之形勢,陸遜大軍多半會先取陳倉,以打通渭水—故關道。
“啟稟陛下,陳倉守將郝昭,并州太原人,是為軍中宿將,用兵果敢,極善守城。其鎮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今駐守陳倉以來,為御強敵,加筑新城。”
杜襲甚是自信,說道:“陳倉依渭水而建,南靠群山之險,地形狹窄,兵馬難展。故以陳倉之堅固,縱陸遜起兵十萬連日圍攻,亦不得下。”
曹叡微微頷首,滿意說道:“陳倉之堅固,朕多有耳聞。今守將郝昭可信,憑陳倉堅城,足以據關隴之兵。而大司馬握兵關中,觀形勢而用武,關西之形勢當無憂爾!”
因河套、陜北的蠻夷化,陳倉道為隴右、巴蜀連接要沖。漢軍一日破不了陳倉,席卷關中注定是一場奢求。
歷史上,諸葛亮五伐率兵至五丈原下營,正因他無法攻克陳倉城,以及全取隴右,不得已之下才走褒斜道北伐。
杜襲作揖而拜,說道:“大司馬言,關西之形勢皆在掌握之中,請陛下勿要為關西而憂!”
“善!”
曹叡向左右感嘆,說道:“若關東軍事如關西這般,朕將無有憂矣!”
關西形勢除了隴右被南漢所占據外,但從總體局勢而言,因有郭淮、曹真坐鎮,戰事一直可控。
關東的江淮地區,從霍峻治江北以來,一直是曹魏的心病。且在鐘離、壽春二役之后,形勢更加惡化,中原腹地徹底淪為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