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算了下時間,說道:“僅在未來幾日之間,必有敵將來降。”
“都督~”
未待蔣濟開口說話,侍從便腳步匆匆入帳,說道:“稟大司馬,魏將文欽率部曲至軍前求降。”
霍峻望著眾將,笑道:“如孤言爾!”
“來人,帶文欽入帳,孤有話欲問。”霍峻吩咐說道。
“諾!”
丁奉好奇問道:“都督何以料定必有敵將來降?”
霍峻從榻上起身,解釋說道:“王凌帳下兵馬雖眾,但人心不一。今遠道而來,聚于帳下,唯求速戰。如遇斷糧,人心必定渙散。今有魏將來降,或可見魏卒無死斗之心。”
曹魏為了支持王凌,可以說是征調了大量兵馬,力求擊退霍峻。兵馬多起來,對漢軍的壓力雖是驟增,但對自身也有弊端。如糧草消耗增大,且因多是豪強兵馬,人心難齊。
看透這點,霍峻才敢斷言魏軍在陷入糧草匱乏后,必然會有敵將來降。今文欽率部曲來降,算是驗證了霍峻的猜測。
至于為何說有敵將來降,則為用兵之機。
其原因在于一般情況下,如果將領不會輕易投降,除非軍隊面臨山窮水盡的局勢,且一旦出現投降情況,則代表人心已是離散,不會出現困獸之斗的情況。
畢竟困獸之斗所爆發出的求生欲望非常恐怖,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都有利用置死地而后生的戰術思想。
得聞霍峻前后所思內容,帳中眾人贊嘆不已。
周魴拍膝而嘆,說道:“明公思慮之周全,非魴所能及。王凌縱有才略,但亦深陷明公之彀。”
自從跟著霍峻征戰起,周魴發現打仗原來是這么簡單。在交戰前夕,霍峻便已將許多勝負因素考慮進去,為己方打下取勝的基石。兩軍交戰反而更像是走流程,而非關鍵之所在。
霍峻負手踱步,說道:“孫子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無算之戰,勝負不明,是為兵家之大忌。廟算多者,臨戰之時,勝負已分。”
“望諸君謹記,臨陣廟算方為取勝之根本!”
“諾!”眾人應道。
不深明兵事者,大多以為勝負是通過兩軍面對面廝殺而分出,但殊不知兩軍交手前的布置才是關鍵。
“大司馬,文欽已至帳外。”侍從說道。
“宣!”
少頃,文欽趨步入帳,小心翼翼說道:“降將文欽拜見江陵公!”
霍峻上下打量身形魁梧的文欽,問道:“將軍勇略,名著兩軍。今何以歸降大漢,而不為魏國效力?”
聞言,文欽面露怨色,如實說道:“令狐浚與王凌為舅甥之親,我因與令狐浚有間隙,故王凌多有苛刻待我。我所立戰功,王凌貪墨不報;營中軍糧,令狐浚多有克扣。親親而疏賢,我豈能為其效力?”
說著,文欽作揖而拜,恭敬說道:“明公神武偉略,威震寰宇,欽深仰明公之名,故來投奔明公。唯望明公寬宏大度,免文欽過往之罪。”
自桃城兵敗后,文欽雖對王凌、令狐浚怨恨,但不至于說立馬降漢。其今之所以降漢,更是見到魏營糧草不濟,以及聽聞河北動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