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可讓諸卿分之!”霍峻說道。
見霍峻不愿受領,劉禪并未強迫,僅是多瞧了幾眼諸葛亮。念起流傳甚廣的謠言,劉禪心中不由暗笑幾下。
“善!”
劉禪揮了揮手,吩咐說道:“諸將依官爵上前選人,僅限一人。”
“拜謝陛下!”
有了劉禪發話,文聘率先選了個豐腴的妃嬪,余后諸將各自選女,直到歌女盡數被眾文武選光。那些未得到妃嬪的官吏,唯有露出羨慕之色。
見眾人依次拜謝自己,劉禪難以掩蓋臉上的喜悅,說道:“中漢之末,先帝輾轉中原,南投荊楚魯王,幸發跡于江湖,得遇諸卿輔佐,開創南國之基業。”
“先帝中道而崩,朕年幼尚幼,國有危局,外有強敵。幸諸卿竭盡忠心,還報國家,得以天下一統,蠻夷威服,大興漢室。朕德薄才弱,能有今日之盛,朕不甚感激諸卿。”
說著,劉禪舉樽而敬眾人,說道:“此樽酒,朕敬諸公輔佐之功。今天下雖是太平,但卻百廢待興,人口凋敝,望諸公不忘舊心,以興隆漢室。”
“謝陛下,為漢室興盛而勉力!”
眾人齊刷刷起身,以謝劉禪敬酒,
一樽酒飲下,劉禪持樽走下階梯,至霍峻案幾前,敬酒說道:“昔先帝始余起兵于夏口,東征西討,削平群丑,定鼎江南,鷹揚于荊楚,仲父為擎天之柱,諸將不能及。”
“朕幼沖繼位,仲父行伊、周之事,輔翼大漢,出將入相,北伐中國,武而不殘,不殺為威,定大事于一言,畢天下于一役,為開國功臣第一。”
劉禪行侄子禮,敬酒說道:“禪特敬仲父一樽,以謝公輔弼之恩,再造大漢之功。”
霍峻回樽行禮,說道:“陛下禮重,臣僥有功績,不敢輕受。”
“公辛苦矣!”
劉禪再回了下禮,而后趨步至諸葛亮案前,恭敬而拜,說道:“先帝起自江湖,提三尺劍,率眾數千,逢遇相父救主籌謀,齊渡大江,定治吳楚。幾年間,養兵數萬,外將征伐,公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蓋有蕭何之功。”
“及朕繼位,公輔治南疆,威波巴蜀,和睦官民,使上下相安。督兵北伐,屢建功勛,渡河滅魏,出將入相,蕭何不能及。”
“朕特敬丞相一樽,以謝相父輔漢之恩。今天下大安,而百廢待興,當賴公治國輔政,君臣一體,共隆漢室。”
“臣當竭盡忠心,以報陛下之恩!”諸葛亮答道。
向霍峻、諸葛亮二人敬完酒,劉禪則回到階上,將第三樽酒敬向余者眾人,以表對眾人的感謝。
劉叡望著階上劉禪,眼眸中露出些許怨恨之色,在他眼中若非霍峻輔政,劉禪豈能滅魏。
劉禪命實在太好了,實屬令人可恨!
劉叡唯有獨自傷心飲酒,希望能用酒精麻醉自己。
隨著敬酒的結束,宴會逐漸來到尾聲,劉禪則趁勢封賞北伐眾人。
諸葛亮北伐滅魏,安撫河北,食邑達滿萬戶。
陸遜出平并州有功,食邑滿萬戶。
文聘與趙云皆從縣侯遷至縣公,文聘封為安眾縣公,趙云拜為靈壽縣公,食邑各有不同。
龐統、霍篤、霍范、蔣濟、成濟等人因戰績高低,各有官爵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