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非常識趣,先下詔削減黃權俸祿、食邑,而后通過下詔將所罰食邑、俸祿加了回來。
針對潘浚審判有功上,劉禪賜珠寶、蜀錦以為封賞。
至于諸葛亮,劉禪以黃權擊敗東部大人鞠去源有功為由,以功過相抵,不追究諸葛亮的責任。
見上下相關責任人都被問罪,朝野官吏無不肅然,百姓無不稱贊諸葛亮執政公允,凡惡必糾,凡善必賞。
諸葛亮執政手段極其特殊,在政治上諸葛亮采用寬和,在律法上卻格外嚴苛。并且經常性問責自己,嘉獎有政績突出之人。
如此不一樣的治國手段,方造就了刑政雖峻而無怨者這一特殊現象。
不僅于此,諸葛亮更是有功必賞,從不看對方與自己關系遠近。以劉番為例,因他治理儋耳郡有功。諸葛亮提高了儋耳郡的規格,從八百石郡提高為千石郡,仍由劉番繼續治理。
正因諸葛亮‘有功必賞,有罰必判’的手段,這才有南漢開國以來,即便年年邊塞打仗,但人口依舊歲歲增加,府庫錢糧越來越多。
八月三日,黃權與霍范將水陸并進的出征平州方略上報中央,諸葛亮批準了二人的方略。
同月十日,黃權率兵出旁海道,霍范浮海出征平州。
九月,霍范擊敗遼東水師,在樂浪郡登陸,降服朝鮮半島上的樂浪、帶方二郡。
黃權出兵連克數城,破昌黎郡,逼臨遼澤。
孫權率步騎兩萬拒守遼澤,采納劉曄緩兵之計的建議,上表至長安,請求諸葛亮準他歸降。
區區緩兵之計,黃權怎會看不出來。為了擊破孫權,黃權故意佯裝中計,三十日間不見動作。
一月之后,黃權在慕容木延的指引下,忽然率漢胡騎兵出征,暗中從遼澤上游渡至對岸,出其不意地突襲孫權,遂大破之。
孫權兵敗之后,逃入襄平城固守,寫信于黃權希望歸降。為鏟除禍患,黃權拒絕了孫權的請求,并暗中勸降孫權部下。
時襄平令孫咸見大勢已去,偷開城門,放漢軍大部入城。
孫權、劉曄二人逃脫不及,被漢軍兵馬所殺。黃權將二人首級及族人送至長安,交由諸葛亮處理。
諸葛亮將二人頭顱傳首北疆,因考慮死刑殘酷,僅將二人族人流放云貴,以豐邊塞漢民人口。
劉禪則是因芥蒂劉曄,以助紂為虐之人,不可以劉為姓,遂將其族人改姓為蝮姓。
與此同時,隨著孫、劉二人被解決,昌黎、玄菟、樂浪、帶方、遼東四郡盡數歸降,周圍蠻夷紛紛向漢上表請降。
因霍峻遺囑之故,蔣濟則與霍范、黃權聯絡,詢問東北環境如何,能否將霍氏藩國改封至遼東。
霍范本因顧忌遼東蠻荒,遲疑改遷封國,但見樂浪地形環繞山海,水土肥沃,可種水稻,如在亂世可為太平之所,遂改變了原有想法。
得到二人的建議之后,蔣濟遂拜會諸葛亮。
ps:番外在后面發表,這不是番外劇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