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一東海三韓之后,霍狄深知劉、霍一體,鮮卑、扶余為漢與樂浪共同之對手。
于是,霍狄在大漢陷入戰火期間,僅憑樂浪一國,聯合平州刺史屢次率兵西征,重創扶余與遼東鮮卑。
劉休之蕩平內亂之后,因無力顧及東北,遂加拜霍狄為東海都護,負責處理東海事宜。
在后續的百來年里,因南漢被內部問題鉗制,在東北事宜上愈發依仗樂浪霍氏。
霍狄之后,霍氏歷經霍鴻、霍士平、霍江等數代君主,至公元467年,霍江在位時期,將樂浪擴張到達到巔峰,舟舸水師達扶桑,令扶桑諸君長朝拜來降,自稱為臣。
時樂浪國土,擁帶燕胡,乘桴滄海,布武朔土,右折燕齊,左震扶桑,輮轢沙漠,東海稱君。
甚至在王宿知起義時,霍孟以天子詔入關討賊,為漢平賊亂。然因霍孟年歲已高,世子霍儀甫幼小,錯失中原爭霸。
公元576年,樂浪國主霍儀甫改國號為燕,自號為燕王。
三年之后,隋朝楊素率大軍伐幽州,霍儀甫率軍與之戰,敵眾而力寡,退走山海關。
楊素收復幽州后,出兵遠征遼西,被燕國名將慕容博所敗,無奈重新退回幽州。
楊素忌憚遼東險遠,燕國將士驍勇,勸霍儀甫自去國號,向隋稱臣。
霍儀甫從其命,向楊堅請降。楊堅因開國國力不濟,難以遠征,欲后圖之,遂則封霍儀甫為朝鮮王,以藩國待朝鮮。霍儀甫外稱朝鮮王,實稱燕王。
楊堅病逝,楊廣登基繼位,因自恃國力強大,發百萬雄師伐燕。
時霍儀甫去世,子霍浩遠繼位,用慕容博御之,慕容博巧施計策,大敗楊廣于遼東城(今遼陽)。
楊廣三伐遼東城不克,隋朝崩亡。
時天下紛爭,慕容博欲伐幽州,霍浩遠忌其勢大,罷而不用,轉用丁帛伐山東、扶桑,屢有建樹。扶桑震聞燕名,遣使入燕以為學習。
唐李淵用子李世民數年平天下,并驅丁帛走山東。
貞觀末,李世民伐燕,兵馬雖勝,但卻受阻于崇山,水師伐而不利,撤歸長安。
燕雖屢退隋唐,但因常年征戰,國力漸衰,不復與唐角力。
時李治伐燕,主帥蘇定方率兵,下遼東,破朝鮮。時蘇定方深冬圍漢城,漠北鐵勒九姓聯合犯邊。加之燕主霍績遠遁滄海城,去號上表請降。
后吐蕃與吐谷渾互相攻伐不斷,吐蕃崛起西藏,唐朝多將精力傾注西藏。
霍績重用良將,收回朝鮮城。因知唐朝國力雄厚,遂上表請臣藩。
李治去世,武則天當朝,遂允霍績之求,并賜姓為李。而后二百年間,燕終不復往日之盛,遂與大唐互好,互不侵犯,共伐東北蠻夷。
唐末時,燕權臣篡位,君主逃至長安,求援復國。惜唐朝國力衰弱,無法為其復國,樂浪霍氏雖亡,享國祚七百余年。
后霍主隨唐皇流亡巴蜀,并定居于巴,其族人自號‘巴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