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沒有跟著進入主殿,大概等了十分鐘左右才見他們出來。
“爺爺,姑姑肯定還健健康康的生活在某個地方,她會一直幸福下去。”
“但愿如此吧,我在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與她再相見。小黎,陪我再去商業街那走走。”
“好的爺爺。”
李墨抱著紙盒跟在旁邊,出了廟前廣場拐入小街。他知道詩老的情緒還沒有平復下來,所以一直沒有開口說話。倒是走了一段路后,詩老扭頭看他一眼,奇怪的問道“你一直抱著這些雜物做什么,那邊有垃圾桶,扔到里面有環衛工人處理。”
“反正也不重,我先抱著。”
這下連詩蕓黎都感到好奇了,這跟重不重沒關系,明顯是你不愿意扔掉。
“你小子在耍什么滑頭”
李墨看看四周,湊過去小聲說道“盒子里有好東西。”
詩老古怪的看著他的臉,他們爺孫倆可是一直站在旁邊看著李墨是怎么解決那事的,一地廢物和一個紙盒。
紙盒里裝的是黃色草紙,估計是用來包裝檀香和蠟燭用的,可是也沒看到紙盒里有其他什么東西呀。
“這個等回到四合院我要再仔細的鑒定下。”
“那我們現在就回去。”
“不用,我們就在這里隨便逛逛散散心。”
大概逛了半個小時,三人朝四合院走去。到了四合院,李墨把紙盒放在院中的石桌上,這才把壓在上面的一些蠟燭收拾扔掉。
詩老和詩蕓黎站在一旁看著他,他們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李墨是怎么鑒寶的。
李墨翻了幾張黃色草紙,從下面抽出一張,手里這張紙明顯能看出不一樣的地方。
此紙其內外涂以白蠟并砑光,又以藥水濡染使之發黃,質地硬密。紙張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精細瑩潔,滑如春水。久存不朽,猶如新制。
紙背有一個橢圓形紅泥小印,宋體朱文金栗山藏經紙六個字,就像是宋朝時期的一個注冊商標。
“小墨,這張紙有什么說法嗎”詩老在秦老家里見過不少古董,可是并不精通,尤其是這些偏門的東西。
“這是宋朝流傳下來的金栗山大藏金紙,也叫金栗箋,是古代四大名紙之一。名貴到什么程度呢,我打個比方,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富有的皇帝吧,喜歡作詩作畫,當時清庭里也珍藏了一些大藏經紙,可是就這樣的皇帝居然也舍不得用,而是在金栗山藏經卷背面書寫一些東西。”
“還有清乾隆皇帝在四庫全書和清高宗御制詩中有兩首贊金粟箋的詩和八首贊藏經紙制成的紙扇,詩中認為金粟箋超過澄心堂紙,為紙中冠名,絕貫古今。”
“再后來乾隆皇帝更是讓工匠仿制出了金栗山藏經紙,但品質上還是有所差異。現在故宮博物館里也有一點宋朝流傳下來的大藏經紙,珍貴的很。”
“我不懂,一張紙有那么貴”詩蕓黎小聲嘀咕著。
李墨笑了笑繼續說道“那我再說說這紙的名貴之處,宋朝時生產出的大藏經紙在有的紙上還印有制作年號,如元豐、熙寧、崇寧等。金粟箋那時就已成一代名紙,還常被書畫家和收藏家所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