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米吧,不能太多,否則船體結構強度不夠支撐。”巴比奇最后拍板。
楊大偉的手,已經開始飛快地運動起來,操作筆記本電腦上的設計圖,于是,投影幕上的后甲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
潘老在一旁只是注視著,沒有發言,對他來說,已經是重在參與了,幾乎整個思路都是巴比奇和秦濤在商議的。
在做生意的時候,秦濤無比的圓滑,但是現在,卻是認真嚴肅,從奸商變成了工程師。
“起飛線的選擇,還是最難的,由于艦島直接擋住了起飛線的道路,所以,我們最多只能做出一條九十米長的起飛線來,這根本就無法滿足起飛要求啊”
讓巴比奇最頭疼的,還是起飛。
按照庫茲涅左夫號和瓦良格的設計方桉,他們會在艦首滑躍甲板上設立兩條起飛線,右側的那條,直接可以頂到艦島的前面,左邊的那條,還可以繼續向后延伸。
這樣,可以擁有兩個105米長的輕載起飛點,左側那條后面延長,還有一個195米長的三號遠距起飛點。
這個起飛點要飛過斜角甲板區域,會對戰機的回收造成障礙,但是這個點由于距離遠,所以可以讓蘇33滿載起飛,發揮戰機的優勢。
六七萬噸的軍艦,這樣設計沒問題,但是放到四萬噸的航母上,問題就來了。
艦島不能動,前面的躍飛甲板又不能太長,這樣一來,艦載機起飛跑道不夠用了啊
九十米,什么能飛起來海鷂是沒問題的,米格29k不知道,蘇33鐵定是不行的。
這個問題,簡直就是無解的啊
巴比奇為此頭疼。
什么配重,什么艦島中部,這些都放一邊,目前連個起飛都解決不了啊
“這有什么難的,我們只要把起飛線向左移動就可以了。”秦濤拿起來了另一根鞭狀天線,在上面一指“從艦首出發,起飛線向左偏,錯過艦島,繼續向左,可以在艦島的中部,設立起飛點,這樣一來,差不多有一百六十米,直接就是重載起飛點。”
“可是,這樣會干擾艦載機的降落作業的”巴比奇立刻就否定了。
好歹也得弄個不能干擾降落作業的啊,否則的話,斜角甲板的意義何在
當初英國人發明斜角甲板,就是讓艦載機的降落和起飛互不影響,讓甲板的調度更加簡單,現在倒好,在一艘改裝的航母上,明明有斜角甲板,結果沒起到作用
“沒關系,阿三早就習慣了。”秦濤說道“他們以前的航母,就沒有斜角甲板,不是照樣用嗎這樣雖然起降相互干擾,但是,能直接重載起飛啊”
要是把艦島整體轉移了位置,也倒是能騰出地方來,但是絕對不能大動干戈,改裝量太大不行。
簡單修改,就得現在這樣啊。
“然后,我們在它的左邊,再設立一個更遠的起飛點,把甲板左側再附加一塊,這樣,能做出一個一百八十米的起飛線來,兩條線一起用,出動效率絕對高,而且,都是重載起飛”
秦濤說著,開始指著擴大甲板左舷面積,凸出一塊來,看著那造型,真是不倫不類,但是,一百八十米的起飛線,對艦載機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反正也會干擾,干脆就這么設計。”秦濤說道“兩架一起飛,效率很好,降落的,等待會兒嘛。”
起飛線必須要安排好,這畢竟不是直接畫條線的問題,在起飛點的后面,還得設立液壓驅動的擋焰板,擋焰板會在甲板上開口,降低甲板的強度,所以,相關部位還得加強。
必須要提前就設計好,不能出任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