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坤寧宮跟前的時候,皇帝的儀仗正好剛到,已然下了御攆,在一旁等著了。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鈕妃的儀仗落下,皇帝走上前來,“孫兒給皇瑪嬤請安,兒子給皇額涅請安”
太皇太后只看了皇帝身后一眼,親貴大臣都跟著,這些大臣,都是國家的棟梁,不到三品的,今兒都進不來坤寧宮。
大臣們也跪下行了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鈕祜祿妃,無一不是需要他們行大禮的人。
太皇太后上前,伸出了雙手,扶了皇帝的胳膊,將皇帝扶了起來,“皇帝起來。”而后才將視線移向了皇帝身后跪著的大臣們,“諸位大臣請起。”
而得了太皇太后的指令,大臣們才起了身。
而與此同時,皇后、鈕祜祿妃一道兒,也帶著嫡側福晉、庶妃們上前給皇帝行禮問安,“臣妾妾身奴才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看著行禮的眾位女眷,而后只上前扶起來皇后,“辛苦皇后了,”帝后和諧,而后才又對所有女眷道“都起來吧”
“臣妾不辛苦。”皇后由著皇帝扶了起來,輕聲道。
一行人站了起來。
皇帝與一旁的太皇太后、皇太后正色道“祭祀快要開始了,孫兒請皇瑪嬤、皇額涅入內。”
“好”太皇太后應聲道。
而后由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打頭,大臣與福晉、嬪妃們皆井然有序的跟在其后。無人掉隊,也無人敢超越。
坤寧宮整面闊九間,祭祀的地點在于西二間到東三間,總共四間。
太監宮女們皆沿路候著,整個坤寧宮早已經打掃出來,祭祀一事,乃是國之重事,因而除了皇帝、后妃、大臣極其福晉們,以及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外加站在一旁伺候的奴才,再無旁的人。
先帝后妃也不行,歷來先帝駕崩后,后妃與現任皇帝勾纏不清的從來不少,比如楊貴妃與唐玄宗,唐高宗與則天皇帝。
大清朝在開國皇帝之初,后妃可以被兒子或者兄弟繼承,但先帝崇尚漢文化,推行漢學,也重倫理、重綱常。
兒子、兄弟繼承先皇嬪妃的制度就此廢除。且為了杜絕庶母勾纏皇帝,立下規矩,先帝后妃,未滿五十歲,不得私下里與皇帝相見面的,無論身份如何尊貴。
女人們的尊榮都是男人們給的,他們想要如何限制,就如何限制,如同限制一個物件
而先帝后妃,尊榮皆寄于先帝之身,也寄于兒子之身,先帝故去后,所有的尊榮,就都與她們沒關系了。
而先帝中,有兒子的,如今能受用兒子福氣的,也唯有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一個。孝康章皇后已經故去八年。
其余的先帝后妃們,一身尊榮要么已無所寄,要么寄于兒子之身,而兒子還未能替母妃掙來尊榮。
要不怎么說后妃們都不愿意皇帝駕崩、成為未亡人呢皇帝還在的時候,她們可能過得不好;但皇帝駕崩之后,她們一定過得不好。